明代云南建水窑青花冥器遗珍
2013/5/3 12:21:33


 
图1 青花小罐

  烧制于元末明初的建水窑青花瓷器,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枝奇花异卉。其产品除日常生活用具外,还烧制出专门用于随葬的青花罐、瓶、炉、雕塑等冥器小件,这些造型古拙典雅、玲珑可爱的青花冥器,纹饰粗犷,散发着神秘的魅力,可谓是青花精华,掌中至宝。本文拟就其中的典型器型介绍如下。
  一、青花小罐
  青花罐是建水窑产品中产量最多、图案较为精美、存世量最大的品种之一,俗称将军罐。其中,一些高6~10厘米左右、造型小巧古拙的青花小罐,主要出土于明代土坑墓的腰坑内,一般内盛五谷、符咒、钱币等与风水有关的实物,因而又称风水罐,是专门用于随葬的冥器。其特征为乳钉钮,饼形盖,鼓腹溜肩,短颈方唇,敛胫,小平底微内凹。内壁不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灰青,较薄,有细开片、土沁和脱釉现象。青花发色呈蓝黑色,主要纹饰有蕉叶纹、凤纹、直柳叶纹、仰莲纹和卷云纹等,绘画粗率,点染较多。图1青花云纹西瓜盖罐通高6.5厘米,口径5.6厘米,腹径8.2厘米,底径4.5厘米 。器形呈矮胖状,鼓腹溜肩,短颈方唇,敛胫,小平底微内凹,形同西瓜,因而俗称西瓜罐。盖饼形,乳钉钮。盖面绘青花云纹,钮顶部涂青料,肩部绘柳叶纹,足胫上部绘仰莲瓣纹。青花呈色蓝黑,釉色灰青,釉不及底,土沁严重。胎体灰白色,较粗松,淘洗不净,内夹砂及杂质。
  图2是青花橄榄形小罐是迄今发现的建水窑最小的青花罐。此罐直口微内收,溜肩,鼓腹,敛胫,平底。通高3.8厘米,口径2厘米,底径2.3厘米。纹饰古朴简单,从肩部过腹直达胫部直向绘柳叶纹。

图2 青花橄榄小罐

  二、青花高足杯
  建水窑青花瓷中常见的杯有碗形杯、喇叭形高足杯、竹节柄高足杯、碗式高足杯和豆式高足杯等。建水窑青花高足杯高仅为10厘米左右,造型多为敞口,弧腹,高圈足。如图3青花高足杯上部为敞口、深腹的碗形杯,下部为喇叭竹节形空心高足,形态优美,古朴端庄。
  釉色发青,口沿内侧绘青花草叶纹,杯心饰牡丹花纹,外壁饰牡丹纹,釉色蓝黑,雅致大方。 
图3 青花高足杯

  三、青花圆盒
  图4为建水窑钴蓝釉圆盒,子母口盖,直腹,平底,底不施釉。通高5.6厘米,盒直径12.8厘米。盒内壁施白釉,外壁通体施钴蓝釉,盖面饰留白折枝花卉纹,盖沿和盒外壁饰留白云纹,云朵间分别用三道白色竖线相隔。器形规整,釉色莹润肥厚,有细开片和土沁现象。钴蓝釉地湛蓝幽静,白花晶莹通透,清新雅致,韵味十足。 
 
图4 钴蓝青花圆盒

  四、青花碗、盘
  青花碗、盘是元明时期建水窑的大宗产品,也是出土量较多的冥器,一般出土于脚龛位置或者用于火葬罐盖。有敞口深腹、侈口浅腹、弧腹、折沿等形制,外壁以弦纹、点纹、蕉叶、牡丹、菊、莲、杂宝、鱼纹等为主要装饰图案,也有开光牡丹、缠枝莲、云气、仙山琼阁等图案装饰。碗内壁以人物、鱼、凤、蝙蝠、瑞花仙草等吉祥图案为装饰,清新明快,情趣盎然。如青花高足碗(图5),个旧王林寨小满坡明代墓葬(95GWM30:3)出土,造型为撇口,腹上部斜直,下部弧形内收,底微凸,涩圈,圈足较高。高7厘米,口径 1.5厘米,底径6.2厘米,圈足高2.3厘米。外壁口沿下、腹部下和圈足上分别各饰旋纹两道,腹部饰菊花缠枝纹,胫部饰仰莲瓣纹。内壁口沿饰弦纹夹点纹的带饰一周,腹壁下部和底边各饰弦纹一周,碗心饰一“7”字。釉色白中透黄,有碎开片。青花灰黑色,浓艳处有结晶斑。圈足内施铁红色护胎釉。
  青花盘有菱口和圆口两类,形制多为折沿、浅腹、折腰、圈足。绘画粗简,仅在折沿上涂染青花料,或在盘心绘一束莲。如钴蓝印贴花葵口碟(图6),2002年个旧市旧城大桥片区施工工地出土。菱花口,折腰,圈足,直径11厘米,底足径4厘米,高2.5厘米,通体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