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潜在需求6万亿 艺术金融野蛮生长
2016/10/10 10:59:36

   
 
    (导读:根据巴克利银行的推荐数据,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会配置5%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如果以保守的5%作为对艺术品潜在的需求进行估计,按中国130万亿元财富这样一个保守的数字计算,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就是6万多亿元。而目前的市场规模只有几千亿元。)
      2014年初,一篇名为《2.8亿元鸡缸杯背后的合法洗钱》的文章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文中,署名为“江因风”的作者以严厉的言辞斥责了艺术市场通过“炒高文物艺术品来凭空掠夺财富”。7月25日,上海收藏家刘益谦发布声明反驳此文。至今,刘益谦先后共发表6次公开声明,篇篇引发网友热议。
      无独有偶,在之前的《功甫帖》交易中,围绕着该帖真伪以及文物鉴定程序的规范性问题,在整个艺术品交易市场中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口水战。
      亢奋的情绪,折射的是光怪陆离的艺术品市场现状。当下我国艺术品市场发育到何等程度,又如何推动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1.艺术品市场潜力巨大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经历了最初由财富带来的物质享受后,其中一部分知识阶层和有识之士,把眼光转向了艺术品市场。90年代初期,当时国内还没有专门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到了1994年前后,随着国内嘉德、瀚海、朵云轩、荣宝斋等拍卖公司的兴起,更多富人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文化学者、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家吕立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艺术家们一生留下的原创作品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对于国内外庞大的收藏群体而言,收藏家每藏一张,市面上就减少一张,艺术品独特的稀缺性和独创性决定了其投资价值。在以前的市场中,艺术品主要以文物为主,价格昂贵非一般消费者能够承受,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普通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被激发,包括书法、绘画等在内的普通文艺收藏品将大行其道,“长久来看,普通民众投资者才是文艺品市场的消费主体,而这个需求蕴藏着巨大的艺术品市场发展潜力。”
      根据巴克利银行的推荐数据,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会配置5%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如果以保守的5%作为对艺术品潜在的需求进行估计,按中国130万亿元财富这样一个保守的数字计算,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就是6万多亿元。如果用可流动的有效需求只占总需求的1/3这个假定来计算,也有2万多亿元的规模,而目前的市场规模只有几千亿元。专家分析认为,潜在需求与市场现状的巨大差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链发展滞后,很多想要进入的资本,特别是国外资本不敢进入中国的市场。
      2.虚荣心支撑的繁荣不可持续
      “有钱没什么了不起,所有人都敢鄙视财富,但没有人会鄙视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篆刻家任建安认为,从艺术品消费心理来看,富裕起来的人们都怕被人说自己没文化,像“土豪”,而从头学习文化没时间也不现实。为彰显自己的学识与品位,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墙上挂张老字画,最好还是名家的,屋里再摆几件老古董。这就是整个社会狂热收藏艺术品的深层次动因。价值连城的文物,在表现财富上显示了恰到好处的低调,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对精神与物质追求的双重虚荣心。
      这种虚荣心支撑的市场繁荣是令人担忧的。任建安认为,在这种虚荣的市场泡沫之下,大部分搞收藏的人,是不懂真伪、美丑、贵贱的,他们对艺术品的追求是狂热而盲目的。国内那些在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疯狂购买群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懂艺术品投资。不知道什么样的东西该买,什么样的东西不该买。只知道盲目跟风,根本不了解艺术史和艺术品在历史上的等级高下。
      说到卖假货,国内的藏家一般会认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