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要急着买。在香港、日本、伦敦,每年上拍的古瓷器起码有上千件,不可能都会收入囊中,只能去慢慢淘宝。
      在一个古董商拿给我东西的时候,我首先会考虑价值与价格,在谈价格的过程中,不一定是减价的,也有可能是提价的。所以,会碰到很多次买不到的时候,甚至买不到的情况会更多,要靠缘分的。
      我的心理是,买到最好,买不到也无所谓,倒不是说我不紧张,而是很多时候都是持久战。因为要说服藏家把东西让给你,要多次去拜访,常去聊,可能要等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倒不一定全是因为价格谈不拢,而是出于对藏品的爱。对此,我个人还是看得很开的,不会因为买不到而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收藏》:几十年来,明清官窑的市场一直比较好,您觉得近几年会不会有变化?
      麦溥泰:虽然我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收藏,但是之前就有关注瓷器市场。印象很深的是,在80年代,宋瓷、唐三彩比明清瓷器要贵,但是90年代以来,明清官窑的价格越来越高,尤其是康雍乾三代。最近,明清官窑的热度有所冷却,价格似乎不像以前那么疯狂了,但要说缩水也不一定。当然,好的东西永远是有人收藏的,只是市场已经趋向冷却、理智,再想疯涨是不太可能了。
      《收藏》:您的收藏是从实用器入手,是否这些藏品也会在日常中使用,比如摆茶席用?
      麦溥泰:最初收藏的时候是有使用过的。后来买了一些孤品和重器,感觉自己有保护这些文物的责任,它们只是在我的手中保存一段时间,还是要传承下去的,所以就不使用了。不过很多民用的东西,尤其有些曾破损过、修补后的瓷器,现在还是有使用的。修补过的瓷器在清洗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最好不用一些化学洗剂,如果拿的时候力度、位置不对,瓷器极有可能会再度损毁。这些古物上有很多历史的痕迹,最好不要清洗、使用。
      《收藏》:宋代文人书斋文化处于发展期,而明代中后期是文人书斋文化的鼎盛时期,文人也会参与一些器物的设计,对此类器具您的感受如何?
      麦溥泰:这些是非常棒的。当代人更喜欢自由的风气,所以,我最喜欢宋代瓷器,那时的规矩不是很死板,是有个性的张扬,富有活力,有些器物的刻花,地方色彩和个人色彩浓郁。在明代,文人设计也有个人色彩,我也是非常喜欢的,对此有一点研究,也在收藏。宋代虽然也会有雅俗概念,但是没有很死板地写出来。明代有很多规矩,雅俗已经有很明确的区分,雅俗界限过于清晰。实际上雅俗有时代、个人、历史的概念,不太好去定这么多规矩。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