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藏家想捡漏 可能性几乎为零
2016/2/25 16:10:18
捡漏,原是古玩圈的行话,指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在清末民国,甚至是几十年前艺术品收藏刚刚兴起的年月,关于捡漏的故事不时上演。时下,艺术品市场的信息越来越透明,捡漏的定义也在逐渐改变,靠“捡漏”淘到好东西开始变得没那么简单。
三十年前已没漏可捡
著名收藏家仇炎之上世纪50年代初以1000元价格从香港同行手中购得成化斗彩鸡缸杯一事,时至今日仍被收藏界视为“捡漏”的范例。然而这样的范例只能被当做传奇一笑而过。香港永宝斋斋主,著名瓷器鉴赏家,古董经纪人翟建民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表示,四十年前他刚进行时,师傅还是整天说有捡漏的机会。但到了三十年前,基本上就已经没有这种机会了。如果是眼力好的,买一百件可能遇到二、三件相对便宜的,但是也不存在捡漏的情况的。
“像以前价值很高的东西被当做普通东西卖掉的情况早就不存在了,特别是在中国。中国现在仿旧、仿假的东西几乎泛滥了,只会买到地雷,买到毒药。在现在的瓷杂市场上,基本上不要抱有捡漏的心态进入市场。一定是眼光好,行情非常准确,万中无一中才能捡到一件半件的。而且这个一件半件不是说一万块买一百万那种,一万块买两万的,翻一倍这种已经是很幸运了。10万买12万甚至15万,50%的利润已经是非常理想了。”
非行家捡漏自身即误区
打眼容易捡漏难,瓷杂市场如此,对于从事书画收藏的著名艺术品投资人、收藏家李笠来说,捡漏也是百里挑一的情形。他认为捡漏是对于行家来说的。对于非行家来讲,捡漏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误区。捡漏的心理使人容易犯大错误。现在很多造假的高科技手段,都是抓住了捡漏、图便宜的心理,才有利可图。捡漏是要靠几十年的眼力、经验和各方面累积。
“在书画领域,基本上刚刚进入行业的,或是像我这样做企业的经营者,都是从涉足近现代书画开始。随着几十年累积的过程,古代(书画)可能能够涉及。因为短时间内不可能把古代的研究的很精深。古代书画的捡漏更是老藏家、老行家的专利,像我们不奢望能从古代书画当中捡到什么漏。从近现代当中捡漏也是可能一百件能遇到一件。捡漏根本就不是我们藏家做的,而是在这个市场里打拼了几十年,在相关领域具有话语权的人去捡的。我们去捡肯定要吃亏的。”
捡漏拼的是眼力也是经验
同样收藏书画的藏家林玉柱,常年参加世界各地和国内的大中小拍卖会,提到捡漏,他也表示这个概率非常之小。“近几年书画市场很活跃,参与的人很多。从事书画经营、征集队伍蛮庞大的。但作为艺术品本身数量并不多。我是学绘画出身的,这几年也一直在拍卖行买东西。有时候看似捡漏,实际上买到存疑的、假的,交学费的情况也是有的。这个还是眼力问题。假的作品现在在市场上占的分量比较大,中枪的几率也比较大。奉劝藏家不要抱着捡漏心理,还是力求用合适的价格买精品,用时间去换空间。”
“书画里当代、近现代、古代这几个板块,当代基本没什么漏,画家健在,价格也比较透明。有漏的话也是近现代和古代。但我认为基本上捡漏的机会很小。要靠大量收藏经验比如对某一画家各个艺术时期的特点:他的笔墨语言、书法、款识、题字等等。一幅画要认清它的真伪,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所以说,书画捡漏需要非常专业的眼力。刚开始入行或非专业藏家要想捡漏,可能性几乎为零。”
捡漏的N种可能性
在对业内人士的采访过程中,行家、专业、眼力是被提及最多的词汇。在财富的诱惑吸引着越来越多新藏家入场的时代,仅凭着满腔的热情和捡漏的心,似乎永远也淘不到真正的宝贝。捡漏的成功离不开好眼力、专业的收藏知识和多年的收藏经验,可以说,“漏”是留给那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