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送给陶瓷收藏入门者的话
2016/6/3 13:44:59
从收藏角度讲,如果你想做出正确的文物鉴定,要得到基本的正确判断首先应该好好读书。如果有条件最好找个老师。如果想投资,最重要的是应该有专业人员指点,我们现在常常习惯于把完全科技的投资交给专业人员,比如炒股,但买古董找专业人员的几乎没有,都是自己亲自上阵。因为那个东西看得见摸得着,又有美感,亲自上阵可以得到乐趣,但确实风险很大。
陶瓷收藏的必要准备
具体到收藏陶瓷的入门知识,我推荐两本书:《中国陶瓷史》和《明清瓷器鉴定》,前本书不必说原因。后一本书因为现在市面上能收的陶瓷都是明清以后的,再早一点的东西对于一般人都比较难遇到,遇到了也不容易辨识更不容易获利,如果没有专业人员技术指导很容易出差错。所以从入门角度说,主攻方向应该是明清陶瓷作品,那么此书必读。
鉴别陶瓷应当了解哪些东西?
首先要了解中国陶瓷发展过程,比如青瓷,南边的龙泉北边的耀州,一个在今天的浙江一个在陕西,当时皇家用的瓷器。还要了解历史。
关于五大名窑
陶瓷讲究窑口,宋代汝、官、哥、钧、定是五大名窑。五大名窑所产瓷器的价格历来在国内外古玩市场上高居榜首。五大名窑,即:宋汝州的汝窑,北宋汴京和南宋杭州修内司及郊坛下设立的官窑,宋浙江龙泉的哥窑,宋河南钧台的钧窑,宋定州的定窑。这五大窑口所制瓷器的美学境界是前无古人的,至今价值不菲。五大名窑的特点是以颜色,即釉色说话。除五大名窑外,其他瓷域窑口也有达到较高成就、烧制出精美绝伦瓷器的,如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等。
缺陷的意义
陶瓷古董都是纯人工制造的,而纯人工的东西就注定是有缺陷的,它的缺陷往往便是它的美丽所在。如果它是一个非常规整的东西,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所以太完美无瑕的东西未必是真货。
陶瓷最讲究的部分
一件陶瓷作品烧制过程有很多讲究,如造型、型式、颜色等大量的因素,是集中国人智慧之大成,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我们今天对陶瓷的尊重就是尊重中国陶瓷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陶瓷史上,首先出现的是陶器,而后是瓷。我个人收藏主要是瓷器,陶器很少。我们现在所说的陶和瓷与一般老百姓挂在嘴边的陶和瓷不完全是一个概念。老百姓认为有釉的是瓷,无釉的是陶。唐三彩有釉,但它不是瓷,而是陶。科学的划分是凭借一件器物的物理性,如含铁量、是否采用高岭土、烧结温度、吸水率、透光率等等。
一般吸水率高的是陶器。将瓦片和瓷碗同时放入水中,几分钟后捞出,瓦的质量会因吸入水分而变重,瓷碗的吸水率极低,其重量也就几无变化。西方人在陶与瓷之间,还划分出一种称之为“炻”的器物。这种“炻”器介乎于陶与瓷之间,它烧结温度高,吸水率低,而透光率差。比如我问你,水缸是陶还是瓷?
陶器的认定东西方从无异议。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出土的器皿都属于陶器,对此,东西方的认识是一致的。东西方打架的是瓷器。中国人认为中国是瓷器的发祥地,认为中国是个瓷器大国。中国学者认为商代就有原始瓷器的存在,即30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烧制瓷器了。西方人认定那些器物不是瓷器,是炻器,是缸,它们不透光。于是,中国学者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说法——原始瓷器。西方人先不接受这种说法。他们认为,中国在汉末至晋期间,才出现完备的瓷器。后来接受了中国学者的说法,在他们的论文中也开始使用“原始瓷”这一译名了。
大量出土的汉绿釉器物都是陶器。陶与瓷的材料不同,优秀的瓷器使用了高岭土,也就是景德镇的高岭土。西方人16世纪时还不明白,中国人怎么能烧出如此精妙的瓷器,中国人真神。这比毛和棉花织出的东西永远也不一样,原料本身区别很大,器物的品质自然不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