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专家,比假古董更可怕
2019/7/21 16:23:17

      纵观中国古董行业,历经上下五千年千锤百炼,孕育出无数的人才,奇才,大师,同时也造就了许多欺世盗名之徒,看今天的古玩市场,假专家比假古董更多更烂,伪学者比伪古玩更糟更贱!正是这些假专家和伪学者的浅薄、刻薄与嗜利、势利,直接导致了古玩鉴定与古玩收藏市场的混乱、紊乱和纷乱。
      所以说,要彻底杜绝和根治古玩市场的造假、贩假其实并不难,只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真正负起责任来,造假、贩假者就绝无藏身之地;而真正难的是对历史遗存的辨假、识假与定假,这绝非可以一刀切和简单化所能妥善处置的,搞不好就是又一场文物的浩劫!只有从根本上彻底扫除假专家和伪学者以正视听,才能从源头上真正遏制古玩市场的假冒伪劣。
      古玩鉴定更不同于考古鉴定,考古鉴定的前提是鉴定对象本身的真实性业已毫无疑问,其核心和重点是综合考证鉴定对象本身所涵孕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至于其经济价值则基本不在考虑之列;而古玩鉴定首要和核心的任务是确认鉴定对象的真与假、新与旧,重点是据其存世量、珍稀度估算其经济价值。
      长期以来,考古鉴定为政府所支持、支撑和垄断,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系统的理论整理、梳理和研究,并做了相当数量的文物搜集、发掘、归档等工作,使得考古鉴定的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相对骄人的成效和战绩。
      而古玩鉴定由于受制于经济条件和老文物法的限制历来仅仅局限于个人爱好和单打独斗的层面,既缺乏广泛、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又没有全面、准确、及时的材料搜集、补充和更新,更缺乏专业、专门、专职的从业人员和机构,当今所有的所谓的古玩鉴定的从业人员和机构,无一不是是顺应新文物法的颁布而迅速升温的文物市场的需要而从考古鉴定的人员和机构脱胎、转化甚至兼职而来。而事实早已充分证明,古玩鉴定绝对不同于考古鉴定,以考古鉴定的理论、方式、方法、思维和眼光来搬用、套用、从事古玩鉴定,简直与令风马牛硬相及者无异!而所有这些从事考古鉴定半路出家来从事古玩鉴定的所谓专家、学者,其实际的古玩鉴定的经验、水平、能力和起点其实并不高于所有入门级涉足古玩鉴定、古玩收藏甚至古玩买卖的任何人,而且如果其思想僵化、自以为是、不能正视现实的话,则其作为、过程和结果必更远远低于、卑于、劣于古玩新人!
      因为古玩新人的立足点和起始点充其量是零而决不会是负数,他们的头脑是一张未被浸染的白纸,学什么、写什么、记什么便就是什么,没有顾虑,没有门槛,没有条条框框;而所有那些从事考古鉴定半路出家来从事古玩鉴定的所谓专家和学者则不同,思维已成定式,头脑早已装满并不也同样适用于古玩鉴定的经纶而不去删除与更新,对古玩鉴定而言,这些不适用、不实用因而不可使用的条条框框便反而成为沉重的包袱和多余的负担,是负数,是羁绊!
      央视播出的“传世档案”中介绍,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出土于北京六铺炕的窖藏元代至正年的青花凤首扁壶,本为碎成48块且有17处残缺的残片组合修复而成,因有大量的旁证物件,其真实性已毫无疑问。但现实却是除修复者和知情人外,所有陶瓷鉴定专家和陶瓷收藏家、爱好者几乎众口一词:新活!理由就是软道不明显、修胎太规整、底足太规范、发色太艳丽、画工太精致,所有风格特点均不符合元代青花特征!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向家林捐赠四件宋代定窑精品给镇江市博物馆被拒绝一案更为令人愤慨、发指和不齿,一大帮年龄够大、职称够高、职务够多、光环够亮、成果够丰的所谓的专家、所谓的学者和所谓的权威们,面对着稀世珍宝居然异口同声:新仿!理由竟然是:器型从未见过,是为臆造;胎体、釉色与定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