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彩画笔将伴我到老
2011/5/15 19:04:56

   广彩大师翟惠玲访谈 
  日前,省工艺美术大师翟惠玲广彩瓷绘作品展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开幕,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平欣光和广东省工艺界的一众大师到场祝贺,现场热闹非凡。 
  据悉,此次作品展将展出翟惠玲大师各个时期创作的广彩精品45件(套)。 
  2008年,广彩瓷烧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彩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和普罗大众的喜爱。今年是翟惠玲入行的第39个年头,作为广彩技艺传承人之一,她的作品以构图饱满,线条流畅,用色均匀而著称,人物与景物布局互相衬托,极具生活气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屡获奖项。 
  本次展出的是翟惠玲大师多年来的45件(套)精品之作,其中部分作品已经被多个机构或个人收藏。这些作品题材丰富,有传统故事人物,有现代都市生活场景,还有反映广府民俗特色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现代广彩贴近生活的艺术特色。 
  本次展出其中的一件展品——荷花口大花瓶的“身世”颇有些传奇色彩。 
  1988年,广彩厂进口了一批优质白瓷胎用来制作高档产品,要求每一位设计人员都要参加,不设定时间,不设定题材,只要求发挥自己的最好状态。由于有足够的创作空间,设计人员精品硕果累累,当时创作出的一大批优秀作品被送到外宾定点门市部高价出售。 
  这个情况后来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知晓,基于社会责任感和保护民间工艺历史遗存的需要,工艺馆四处寻访,翟惠玲创作的这个《升平公主》荷花口大花瓶也因此得以被“召回”。这个大花瓶高95.5cm,荷花口直径37cm,凹凸有致的瓶身上构图饱满,美轮美奂。 
  学广彩讲缘分 
  记者:你入行将近40年,为什么到现在才有了你的第一个个人作品展? 
  翟惠玲:广彩从清康熙时期开始至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发展到我们这一代人,其实从图案造型、构图、颜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图案造型方面,无论人物、山水、花鸟等的画法都有了时代的特征,就算不完全写实也都是传统与写实相结合,如在构图上注重了空间感与疏密处理,在颜色处理上不再单调,在保留原有色彩的基础上接受了很多新的颜色品种,让作品看上去颜色更丰富,更有层次感,感觉更细腻。与此同时,我们更注重广彩风格的保留,也就是说,通过几十年来广彩艺人们的努力,广彩的作品在传承的基础上跨了一大步。 
  记者:随着大家对非遗越来越关注,不少人提出了一些商业化操作的建议,但你却一直专注于创作,对此你是怎么考虑的? 
  翟惠玲:从事广彩这门艺术特别需要坚持和毅力,我记得前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张春雷曾对我说过:“人一生能干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这句话鼓励我决心要以毕生的精力去干好广彩这一行。说句实在话,到了我这个年纪,一旦放下笔就很难再拿起来,所以,作为一个广彩工艺艺人,我认为坚持创作可能对于传承这门艺术的意义更大,不创作就没有进步。 
  记者:很多非遗艺术门类都遭遇到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广彩是不是也遇到了这个问题? 
  翟惠玲:确实是这样,广彩是一个很复杂的艺术门类,对它的推广和传承是件很难的事。学好广彩的确不易,要求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艺术悟性,可以说,学广彩其实也得讲缘分,一般的学习几乎难有成效,因此很难向普通大众推广。如果靠手把手教学去推广,可能用上十年也很难有成果。如今很多年轻人学习广彩,也就是感受一下就算了,很少有人能用心去做。 
  记者:那你对未来的创作有些什么想法? 
  翟惠玲:其实广彩就是我的工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打好这份工。但要我说具体的目标啊计划啊,我真的说不出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广彩的画笔我会一直拿到老,画到我画不动为止。 
  就因为一套房子她最终留在广彩厂 
  上世纪80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