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官窑认识较为模糊。
本文通过对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有官窑款的弘治瓷器进行归纳整理,使人们对弘治瓷器的收藏现状有初步了解。由于弘治官窑瓷器在器型上以碗、盘等日用器为主,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所藏重复品较多,且收藏关注度较差,两岸故宫中所藏瓷器多为清宫旧藏,流传有序,对于弘治官窑瓷器的收藏从数量和种类上来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弘治官窑瓷器的整体风貌。
 
江建新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谈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弘治、正德官窑瓷器及相关问题》
根据近几十年来御窑厂遗址考古调查与清理发掘情况看,弘治、正德官窑遗存发现不多,烧造量不大似与文献记载吻合。从考古发掘资料可知,其弘治、正德官窑遗物大规模的堆积比较少,且遗物一般多与其它时代官窑遗物堆积在一起,数量和品种不多。从历年来出土的弘治官窑瓷器看,其产品种类不多,器型不是很丰富,与传世弘治官窑瓷器可相互印证。弘治官窑瓷器装饰纹样基本沿袭成化官窑瓷器上的纹样,且较为简单,缺少变化。弘治官窑瓷器款式大都是“大明弘治年制”双行六字楷书双圈款,不见有成化的双框方款式。
从出土的正德官窑瓷器看,产品种类和器型略比弘治官窑丰富,以黄地绿龙纹盘罕见,该盘黄地上填以矾红,即所谓的“黄上红”器,似有特殊含义。正德官窑瓷器以八思巴文、阿拉伯文装饰最具特色。八思巴文主要出现在碗、盘底部,为八思巴文“正德年制”款,这类款式明官窑瓷器中只见在正德官窑器中。阿拉伯文在正德官窑瓷器中大量流行,碗、盘、瓶、盒、烛台、栏板等器物上多见有这类文字装饰,有的甚至把它作为主体纹饰,这成为正德官窑瓷器装饰中的一大特色。正德釉上彩器需多次彩绘烤烧而成。正德地层出土的部分釉上彩颜料、配制釉上彩的原料,说明当时御窑厂内分工细密,不仅有二十三个大作坊,且在作坊内部还有细密分工,彩绘颜料是在御窑厂作坊内加工制作的。弘治官窑生产规模与前代相比,确实有萎缩,整个产品的种类比较简单。根据文献与出土遗物印证可知,正德初官窑生产开始全面恢复,烧造的品种与数量远远超过弘治,标志着正德官窑由弘治的衰退逐渐转向短暂的兴旺。
 
刘渤 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
《天津博物馆藏明中期景德镇窑瓷器研究》
明代中期的景德镇窑瓷器,主要是指明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烧制的瓷器,上接明永乐、宣德旧制,下开明嘉靖、万历新貌。天津博物馆藏明代中期景德镇窑瓷器品种主要有斗彩、釉上彩、颜色釉、青花四个品种。器型有香炉、烛台、碗、孔明碗(诸葛碗)、盘、葫芦瓶、方瓶、罐、方盒、花插、绣墩、宗教人物塑像等。
本文按釉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0余件天津博物馆馆藏明代中期景德镇窑瓷器,与国内外博物馆藏品,以及同时期其它窑口瓷器进行一下比较研究。天津博物馆藏明代中期景德镇窑瓷器,涵盖了当时的大部分产品,除了少量的斗彩瓷、颜色釉瓷和釉上彩瓷外,突出的是青花瓷器,有宗教人物造像、有人物故事图香炉和葫芦瓶,还有明正德款阿拉伯文、波斯文瓷器。反映了当时对文人雅士生活的追崇和皇帝信奉宗教对瓷器的影响,以及中国和西亚的文化交流。
 
张润平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明代中期瓷器品种综述——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为例》
本文系统研究了馆藏明代中期瓷器品种、器型和纹饰。明代中期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时间跨度为86年。明代中期瓷器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指“空白期”,即正统、景泰、天顺时期,至今考古未发现三朝有确切纪年款识的官窑瓷器,随着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考古发现的不断丰富与学术研究的深入,“空白期”瓷器面貌已逐渐清晰,以青花瓷烧造为主,使用国产青料,偶见掺用苏麻离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