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成龙|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概述
2021/3/25 15:22:25
明代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三朝,处于明代社会晚期,历时99年。放眼世界,这三朝时值欧洲地理大发现、殖民主义发展时期,同时也是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时期。在中国,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开启,市井文化发达。经济方面,商品经济更加繁荣。制瓷业方面,景德镇御窑瓷器烧造在经过正德朝承上启下的作用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御窑瓷器产量空前大增,产品造型更加多样,装饰愈加繁缛,色彩愈显华丽,大件器物明显增多,胎体趋于厚重,工艺略显粗糙。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随着管理的不利,景德镇御器厂终于寿终正寝。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迅速扩张,国内民间和海外对瓷器的需求呈现前所未有的高涨,这就促使民营瓷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产量和质量比以往均有很大提高。民间窑场除了大量烧造供国内外各阶层使用的瓷器外,还要搭烧临时交办的御用瓷器的任务。加之御器厂内部管理混乱,致使生产技术外泄,甚至描画青花瓷器所用青料也被盗取[1],这就进一步刺激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以下将按朝代加以阐述。
嘉靖朝御窑瓷器主要品种
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嘉靖朝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瓷器数量比以往各朝明显增加,但质量却有所下降。所烧造瓷器品种有青花、浇黄地青花、青花加矾红彩、浇黄地青花加矾红彩、红绿彩、五彩、斗彩、浇黄地矾红彩〔图一〕、浇黄地绿彩〔图二〕、浇黄地紫彩、白地绿彩、白地黄彩、白地矾红彩〔图三〕、白地孔雀绿彩、矾红地绿彩〔图四〕、洒蓝地孔雀绿彩、紫地孔雀绿彩、素三彩、白釉、祭蓝釉、回青釉、酱釉、仿龙泉釉、孔雀绿釉、浇黄釉〔图五〕、浇绿釉(瓜皮绿釉)〔图六〕、茄皮紫釉、矾红釉、洒蓝釉、白釉金彩、回青釉金彩、矾红釉金彩〔图七〕、浇黄釉金彩、酱釉金彩、浇绿釉金彩、回青釉白花、祭蓝地白花加五彩、酱釉白花瓷等至少38个品种。其中最受人称道的是青花、五彩、瓜皮绿釉瓷等品种。
〔图一〕明嘉靖浇黄地矾红彩海水云龙纹盖罐 通高18.5厘米
〔图二〕明嘉靖浇黄地绿彩锥拱婴戏图碗 口径18.2厘米
〔图三〕明嘉靖白地矾红彩云龙纹碗 口径36.7厘米
〔图四〕明嘉靖矾红地绿彩婴戏图方斗杯 口径12.5厘米
〔图五〕明嘉靖浇黄釉高足碗 高15.3厘米
〔图六〕明嘉靖瓜皮绿釉锥拱云凤纹渣斗 高17.2厘米
〔图七〕明嘉靖矾红釉描金缠枝莲纹高足碗 口径13.3厘米
1.青花瓷器
成书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王宗沐撰《江西省大志·陶书》“回青”条载:“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嘉靖中遇烧御器,奏发工部,行江西布政司贮库,时给之,每扛重百斤……按:验青法。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算青者,止记回青数,而不及石青也。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青亮;真青混在坯上,如灰色;然石青多,则色黑。真青澄底,匠愤不得匿,则堆画、堆混,则器亮而不青,如徽墨色。”[2]
典型嘉靖朝御窑青花瓷器以进口“回青”混以国产“石子青”料描绘纹饰,其色泽一反成化、弘治朝御窑青花瓷器纹饰蓝色浅淡和正德朝御窑青花瓷器纹饰蓝色稍浓、泛灰的色调,而呈现蓝中泛红紫的鲜艳色调,开创了明代御窑青花瓷器发展的新境界。随 着“回青”和“石子青”的配合比例不同、烧成温度的差异,纹饰的呈色深浅亦有变化。典型嘉靖朝御窑青花瓷器所绘纹饰所呈现浓重鲜艳的蓝色,正是成功掌握“回青”与“石青”配合比例和烧成温度的结果。
嘉靖朝御窑青花瓷器造型比以往更加丰富,盘、碗虽仍为大宗产品,但大件器物却明显增多,如大盖罐〔图八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