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这样的考古修复呢?具体 到修复御窑瓷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可以明确的是,考古修复瓷器、尤其是御窑瓷器,必然具备瓷片、商业修复器甚至传世完整器都无法取代的特殊价值。
      进行考古修复的出土瓷器,多会基本还原出器物的形制。与传世完整器不同,出土器物背后所携带的考古学信息,会使其产生与完整器完全不同的价值、甚至反而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这些器物形制与出土信息的集合,将会体现这些器物在某一时段的整体状况。举例来说:发掘出土的器物残片都是带有出土层位信息的;修复完成的器物,又可依器物形制进行类型学研究。因此我们便可以将器物的出土层位与类型学分析相结合: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对遗迹遗物进行分期断代、建立考古学年代序列,也是建立器物年代分析标尺的主要手段。
      而对于考古修复的御窑瓷器而言,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和价值。经过修复不难发现,许多出土的御窑瓷器在修复完成后,仍然会呈现出一些修复并不能解决问题;例如从器物形制上来说,碗、盘等器物口部不圆、有些器物由于可能在烧制过程中就发生了胎体开裂等问题,从而形成了无法进行修补间隙等等;从器物装饰上来说,也可能存在彩或釉的发色不正、纹饰不规整等问题。有些器物甚至还未完成烧造,在半成品时就已经被淘汰了。这些现象表现出了御窑瓷器被打碎掩埋前的原始面貌;事实上,可能也恰恰是这些因素,使得这些器物成为了落选品。
      反过来看,对于这些产品落选原因的积累,能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皇帝挑选瓷器的标准。从已经发现与修复的器物来看,我们至少已经知道器型、釉质、胎质、釉色、彩料发色、纹饰画工等因素均在皇帝的挑选标准之列。而所谓的标准或规则,自当是对皇帝意志的体现。因此,通过观察考古修复的御窑出土瓷器,我们除了可以掌握明清御窑瓷器的部分特征外、还能够明确御用瓷器的挑选标准,进而对皇帝的审美及意志有所了解,最终能够着眼于制度的层面。因此,对于御窑瓷器的考古修复,也是利用出土的御窑瓷器对制度等问题进行逆向研究的重要途径。
      除了修复的御窑瓷器本身所呈现出的价值,其在整个陶瓷考古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考古发掘与修复工作使我们可以将同一历史时期的御窑出土瓷片、修复瓷器以及传世完整瓷器放至同一空间内进行对比:让不同性质的材料在相同的时间与空间内交汇,这不仅可以较为完整的呈现出御窑瓷器从设计、生产到筛选、使用甚至废弃的整个过程,也能让我们看到不同性质的资料在陶瓷考古研究体系中的作用。而这其中,出土的考古修复器由于同时具有部分出土瓷片与完整器所承载的信息,成为了将考古发掘出土瓷片与传世器物联系到一起的唯一“桥梁”。也正是这座“桥梁”,能够帮助我们最大化地提取资料中所蕴含的信息,使我们可以真正地将考古学研究与器物研究相结合。(原文刊于紫禁城2016年11月号 总第二六二期)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