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用朴硝,不拘多少,煎过澄滤了五七遍,晚于星月下露地至明,自然细作青白硝也,用定瓷罐儿,按实于炭火内从慢至,自然成汁,煎至不响。再加顶火一煅,取出于净地上,倒合盆盖去火毒,至晚取出,为细末,每二斤人甘草生熟各二两,每服一钱二钱桃花汤或葱白汤调下”。
      (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卷八《器用类》:“永昌烧围棋子,亦以铅料丝磨浆,能止血破血,犹之白定瓷末之能止鼻血,涂疮瘢也,近丹阳松江能作料丝。”
      (明)嘉靖二十八年本《真定府志》:砂器煤炭出井陉,磁器罈、瓶、缸,缶、解巨砂出曲阳,硒特产也。
      (明)申时行《大明会典》明万历十五年本:宣德年间题准光橡禄寺每年所需酒缸、瓶、罈分派河南布政司,除钧、磁二州外,真定府曲阳渠县酒缸百十七只,十瓶罈四千二百七十四个,七瓶罈六千百个,五瓶罈六千二百四十个, 酒瓶一万三百四十一个,每年烧造解寺应用,又嘉靖三十二年题准, 曲阳县缸瓶共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五件,该银百九十九两八钱八分,外增脚价银百八十五再九钱九分三,铊该银千百四十两六钱五分,通行解部,召商代买,如遇缺乏,止行磁州、 真定烧造,免派的钧州……
      (明)张应文(约1524~1585)《清秘藏》上卷:定窑有光素凸花二种,以白色为正, 白骨而加以动泑水,有如泪痕者佳,间有紫色者,黑色者,不甚珍也。
      (明)冯梦龙《全像古今小说》卷三十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宋四公说卖酸馅的王秀“他那卖酸馅架儿上一个大金丝罐,是定州中山府窑变了烧出来的,他惜似气命。”
      (明)陈继儒(1558~1639年)《妮古录》:余秀州买得白定瓶,口有四纽,斜烧成仁和馆三字,字如米氏父子所书。
      (明)黄一正《事物绀珠》:宋以定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色,冠绝邓、耀二州者。
      (明末)田艺衡《留青日札》:定窑,定州今真定府,似象窑,色有竹丝刷纹者曰北定窑,南定窑有花者出南渡后。
      (明末清初)谷应泰(1620年~1690年)《博物要览》:定器有画花、绣花、印花三种,多因牡丹,萱草,飞鳯三种。时造甚有佳器,式多工巧。定窑器皿以宣和、政和年造者佳,时为御府烧造,色白质薄,土色如玉,物价甚高。其紫黑者亦少有,余见一、二种,其器色黄质厚者下品也。又若骨色青溷如油灰者,彼地俗名后土窑,又其下也。近如新仿定器,如文王鼎炉、兽面戟耳彛炉,不减定人制法,可用乱真。
      (明末清初)姜绍《韵石斋笔谈》卷上《书定窑鼎记》定窑鼎“乃宋器之最精者”,明宣宗宣德年间瓷器“又将与定瓷竞胜,好事者趋之若狂,良不可解”。明代海内评窑器者“必首推唐氏之白定鼎”并作为斗宝的显示:“ 君家白定炉,我又得其一矣,唐大骇,以所藏较之,无纤毫疑义。盛以旧炉底盖,宛如辑瑞之合也。”
      (清)蔡方炳《重订广舆记》清康熙二十五年本:直隶真定府土产白瓷。
      (清)洪亮吉《乾隆府厅州县志》清光绪五年本直隶定州土贡瓷器,曲阳。
      (清)乾隆本《大清一统志》直隶定州土产瓷器。
      (清)《御制诗三集》卷十《咏定窑盘子》:传是定州造,定州今实无。彭陶宁可比,苏咏信非评。穆若精神足,郁然花叶扶。和阗玉易琢,获此却难乎。
      (清)乾隆年间成书佚名《南窑笔记》:出北宋定州造者,白泥素釉, 有涕泪痕者佳, 有印花、拱花、堆花三种,名定州花磁是也, 尊,爵、盘,碟,佛象及各种玩器,雕琢精巧,糜不全具,间有花纹内填采绿色者,又有土定,一种霍窑,一种建窑,似乎定制;又有欧窑,多碎纹者,不堪赏錾,今南昌倣者,滑石合泥作骨子,纯用碪子釉,不减古釉, 花样精致过之。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