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同在章丘
2013/11/25 17:23:47

      一代书法大师舒同为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如今已离我们而去。可他在章丘工作期间与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却永远铭刻在章丘人的心中。1960年11月,根据组织安排,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的舒同来章丘体验生活并兼任章丘县委书记,和全县人民度过了建国后的三年困难时期,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文作者于承福(右)、宋宪民(左)与舒同合影
    “我们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实事求是”
      舒同来章丘时,正值天灾人祸带来的三年困难时期最困难的一年。在全省100余个县中,章丘又是有名的“重灾县”。1961年春天,章丘遭遇几十年少有的大旱,绝大多数麦田绝产。此时,仍有干部热衷于夸大成绩,在上报产量时.主张虚报每亩产量70斤。舒同立即严厉批评了这种弄虚作假的错误做法。他说:“几年来,老百姓已经吃尽了这方面的苦头,不能这样折腾了。”责令有关部门如实上报了产量数字。还有一件事在当时也轰动了全县。在“共产风”的影响下,平调了老百姓大量财产,长年无偿占用着,群众怨气很大。在舒同的力主之下,县里很快做出决定。仅几天时间,就物归原主,将20余万件物品全部退给了群众。群众高兴地说:“舒书记带来了党的好传统,我们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更有信心啦!”
    章丘的刹“共产风”、“浮夸风”等“五风”行动走在了全省前列。舒同亲自主持县委、县政府向党中央和毛主席呈送了《关于章丘县刹“五风”和灾情严重性的报告》,受到了毛主席很高的评价。毛主席在回信中写道:“报告已收到,体会很深。”
    “越困难越要心中有百姓”
      1961年春天,是三年困难时期最关键的一个季节。国家和群众的粮囤已经空了,每人每天只能供应6两粮食。树皮扒光了,野菜挖没了,随之而来的是大面积的水肿、干瘦病,死亡率骤然提高,人口增长率出现负数。舒同心中焦灼,夜不成寐。他告诫各级领导,越是困难心中越要有百姓!搞好救灾,只要少死人,就是我们最大的工作成绩。他听说垛庄公社石匣村天天死人,便立即赶到了那里,与村干部研究对策和调集救济粮,走家串户慰问病人。有位60多岁的老大娘得了干瘦病,断食两天了,正躺在炕上等死。舒同连忙掏出随身带的两块干粮送给老人,还放下5元钱,握住老人的手,请求老人一定要活下去,困难马上就要过去了,说得老人眼里淌下了泪水。
      舒同最关心的是那些重病号。当时有人提出,要把有限的粮食供应给年轻的健康人,确保农业劳动力。舒同坚决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说:“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是我们的神圣责任,要把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的保护对象应该是那些重病号,只要有一线希望,也要让他们活下去!”根据他的指示,许多地方都把重病号集中起来,实行重点保护,确保粮食供应。县上还成立了生产救灾办公室,派出工作队帮助群众度难关,群众都把这些工作队喊作“救命队”。
      “艰苦朴素是领导干部的革命本色”
      凡了解舒同的人都知道,他是我党高级干部中保持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这一点也给章丘的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便于工作,省里按规定为他配备了一辆“华沙”牌轿车,但他却极少使用。去山区时,他就把车放在公社里,让公社干部引路步行进村,有时一天要走好几十里路。一次,他进村访贫问苦发现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他立即调车将病人送到医院治疗,自己冒着夜色步行20多里路回到县城。
      在生活上,他更是节衣缩食。他的伙食每顿只有一碗米饭,外加一小碗鸡蛋汤,多一点也不要。他说:“群众连地瓜面都吃不饱,自己能吃到这样的饭就已经过意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