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之道:回响于人文世界之中
2011/12/1 21:17:57


 

唐 “大圣遗音”伏羲式琴 成交价:RMB 115,000,000。
  泱泱中华,文化积淀深厚。从古到今,从北到南,不知盛开过多少奇葩。但能够作为中国几千年人文精神品质代表的,能够以“道”谓之的,不过寥寥五种——书道、茶道、琴道、花道、香道。当中的琴道,听来有些陌生。其实,那“琴”就是近年来屡屡在拍卖场上创出天价的古琴,也是名列四大文人雅好“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
  你可能没有抚摸过古琴的琴身,也可能没有拨弄过古琴的丝弦,甚至可能没有聆听过一首完整的琴曲。但你一定记得《诗经》第一篇《关雎》里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还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千古爱恋,嵇康临刑索琴、《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你也可能曾为电视剧《笑傲江湖》里曲洋、刘正风的琴箫合奏唏嘘……古琴,哪怕是在“今人不多弹”的现在,仍然以这样飘逸空灵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世界。
  古琴之功用,古人以为可修身养性,可经世济用,还可抒情咏怀。时至今日,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浸润了3000年之久的古琴,已然成了集众多文化符号为一体的乐中“重器”。其起源、形制、律制、琴谱、演奏,无一不蕴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与其说她是乐器,不如说她是一窥中国文化的绝好宝藏……
  琴器琴韵
  有人说,如把古琴视作一件装置艺术品,每个部位自有其渊源,其丰富的观念性更令今天的观念艺术家们汗颜。
  说到琴的渊源,人们最爱的故事莫过于伏羲伐桐创瑶琴了。伏羲来到西山桐林,看见凤凰来仪,百鸟朝凤。古人认为凤鸟能通天应地,协五音,据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古琴的形制至少在汉魏之际已大致定型。后世虽有改造,只是在造型的艺术风格和音色的喜好追求上有所不同。后世常见的基本样式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神农式、蕉叶式、子期式等18种,其中以仲尼式最为常见。
  制作一张古琴,需经历选材、制形、粘合、上漆灰、附件制作等重重工序。琴材的选择尤为考究,以凤凰栖居的梧桐为材虽是传说,但可窥见古人心中琴材喜好。他们或从明清老屋里寻杉木,或从出土墓冢里找棺木。有的斫琴师尝试发现新的良材,如唐代蜀中制琴家雷威即以峨眉山的松木制成了“松雪琴”,近人魏庚虎则尝试以红木为琴材。还有的在用材技法上创新,如效仿僧人百衲衣的做法粘镶小块木头而成琴体,用桐木作面板、底板制成“纯阳琴”……古人还将紫檀木、花梨木、玉、金、螺钿、象牙、犀角、牛角、牛骨等用于古琴附件的制作,给古琴增色不少。由于长期演奏带来的振动以及木质、漆底的不同,琴漆形成多种断纹,有的形如梅花,有的状若牛毛,还有的如蛇腹、如冰裂、如龟背……
  这样一张意义深邃的古琴,这样一张制作精良的古琴,就算尚未弹奏,也已是浑身韵味了。
  大音希声 
  古琴常被人比作中国传统乐器之王。钢琴,亦被西人认为是西方乐器之王。于是,有人忍不住将二王相比。首先,钢琴有7组8度的音,古琴只有4组,音域窄了不少。再则,钢琴琴键与五线谱上的十二平均律一一对应,工整严格。而古琴,音高、节奏“自由散漫”,琴谱如天书,
  声音,其特点是深沉浑厚,有“厚德载物”般的坚实。按音又名实音,是在右手弹弦时左手同时按弦发出的声音。其音细腻婉转,如泣如诉。古琴的按音多达147个,这是其他乐器望尘莫及的。
  音色、音域如此,音量亦是如此。古琴以丝为弦,音量较小,三步以外就听不大清晰了。琴箱内突出隆起的纳音也起到了限制音量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