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桌欣赏
2013/12/4 22:07:00
古时,抚琴是士大夫的文化象征,琴桌随琴器而生,此外还有琴几、琴架、琴台,为弹奏者演绎美妙音乐不可或缺,自然也就成了颇具人文雅趣之物。
琴桌的样式在古代绘画中常常出现,由于专为弹琴而制,故工匠以琴而作,有大有小。专业的操琴者,讲究有张漂亮而又适宜弹奏的琴桌。专用琴桌一般比普通桌子短小,也相对较矮。
专用琴桌与普通的桌子的规格不同,一般比普通桌子短小,也相对较低;反之,琴凳要高,以两膝能放进桌下为宜,便于演奏技巧的发挥。一般的琴桌长100—110厘米,宽40厘米,高70—72厘米。另外,也有端头处开槽(放置琴轸用)的大号琴桌。专用的琴桌早在宋代就已出现。宋代赵佶的【听琴图】中所绘的琴桌,面下设有音箱,四围描绘着精美的花纹。
明清时期的琴桌大体沿用古制,尤其讲究以石为面,如玛瑙石、南阳石、永石等,也有采用厚木面做的。除了这些以外,更有以郭公砖代替桌面的。因郭公砖都是空心的,且两端透孔,使用起来音色效果更佳。还有填漆戗金的,以薄板为面,下装桌里,与桌面隔出3—4厘米的空隙,桌里镂出钱纹两个,是为音箱。桌身通体线刻填金龙纹图案,华丽而又实用。
琴桌欣赏:
宋人赵希鹄的【洞天清录集】言:
“琴案须作维摩様,庶案脚不碍人膝,连面高二尺八寸,可入膝于案下而身向前。【凤麟按:明曹明仲《格古要论》:“琴桌须用维摩样,高二尺八寸,可容三琴,长过琴一尺许。桌面用郭公砖最佳,玛瑙石、南阳石、永石尤佳。如用木桌,须用坚木,厚一寸许则好,再三加灰漆,以黑光为妙。佐尝见郭公砖,灰白色,中空,面上有象眼花纹,相传云,出河南郑州泥水中者绝佳。砖长仅五尺,阔一尺有余,此砖驾琴抚之,有清声,泠泠可爱。”屠隆《考盘余事》:“或用维摩式,高一尺六寸,坐用胡床,两手更便运动。高或费力,不久而困也。”】宜石面,为第一,次用坚木厚者为面,再三加灰,漆亦令厚。四脚令壮,更平,不假坫扱,则与石案无异。永州石案面固佳,然太薄,板须厚一寸半许,乃佳。若用木面,须二寸以上,若得大栢大棗木,不用胶合,以漆合之,尤妙。又见今人作琴桌,仅容一琴,须阔可容四琴,长过琴三之一,试以案较琴声,便可见。琴案上切不可置香炉杂物于前。吴自强《云山集》云“于案面作小水槽”,不必尔也。”
王世襄《自珍集》:
“惟琴几必须低于一般桌案,长宽尺寸以160厘米×60厘米为宜。开孔内需用窄木条镶框,光润不伤琴首。予正拟延匠制造一具,适杨啸谷先生移家返蜀,运输不便,家具就地处理。予见其桌适宜改作琴几,遂请见让,在管先生指导下,如法改制。平头案从此与古琴结下不解之缘。平湖先生在受聘音乐研究所之前,常惠临舍间,与荃猷同时学琴者有郑珉中先生。师生弹琴,均用此案。 ”
(王世襄旧藏 黄花梨琴案)
嵌螺钿描金花卉琴桌:
(126X41X73.5厘米 ,查阜西先生“照雨室”琴斋旧藏,2011年保利秋拍以690000元成交,此桌造型淳朴,通体黑漆描金,漆面完好无缺,精光内涵,断纹斑驳,色泽高古。造型更为拙朴,高束腰式,腿足与壶门牙子交圈,牙条以下壶门式轮廓非常完整。腿足略有曲度,至中部断面作曲尺形,即所谓的挖缺做。有良好的共鸣效果和古意盎然的形制)
【琴砖】:
明清时琴学大兴,空心砖在文人中得到追捧,名之为“琴砖”,更赋文化新意。琴砖式琴桌有的用以琴事,但多数系为陈设,以示清雅。
明曹昭《格古要论.卷中古琴论》琴桌桌面“阔可容三琴,长过一尺许;桌面郭公砖最佳&rdqu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