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南先贤——杜重远
2012/3/30 22:25:17
杜重远
杜重远(1898一l943年),吉林省怀德县(今公主岭市)人,政治活动家、陶瓷实业家、革新家。
民国4年(1915年),杜重远在奉天两级师范附属中学毕业,于第二年被官府选派日本深造,他在东京工业大学专攻窑业。民国12年(1923年)春毕业回国,在沈阳开办肇新窑业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制造瓷器的瓷厂。“九一八”事变后,在北平参加“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东北抗日后援会”。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他又到上海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民国23年(1934年)2月,创办《新生周刊》。也就在这个时候,江西省主席熊式辉邀请他来江西改革瓷业。
在江西,省府内部对瓷业改革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将制瓷中心从景德镇迁到九江,在九江开办大规模的机器制瓷厂;另一种意见是,将景德镇瓷业加以全面改进。杜重远赞同在九江开办新的大型瓷厂,但不能放弃景德镇,他认为“景德镇乃我国第一产瓷名区,亦全世界瓷业之发源地,其景况之隆替,非特系乎民生之荣枯,抑且关于文化之兴衰”。他到景德镇,写出了《景德镇瓷业调查记》,指出景德镇的落后,皆因“政府之放任所致也”并提出了六条改革措施。其中主要一条是“设一陶政管理机关”,“择一精于陶业又热心工人福利者”,“隆其职位,大其事权”,这样,景德镇瓷业仍有前途,“千年国粹不至于漂没沉沦”。
熊式辉采纳了杜氏的意见,并任命他为江西陶业管理局局长,领导景德镇瓷业改革,还委任阎模凯为浮梁县县长,以协调地方与瓷业的关系。杜重远到景德镇以后,办了四件大事:
一、创办了陶业人员养成所。民国24年(1935年)1月,分别在上海、南昌招收高中毕业生七十二名,所址设在莲花塘畔,宗旨是培养有文化科学知识的陶瓷人才。
二、取消“窑禁”。自清末以来,春节到清明期间不准烧窑,谓曰“禁春窑”。平时,窑柴拥到时,就规定十日、十五日或二十日烧一次窑,以压低柴价,抬高烧瓷费。杜氏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向垄断窑业的“都帮”发起攻击令,贴出《陶业管理局取消窑禁布告》,取消各种形式的窑禁,实行烧窑自由。
三、铲除行业陋规。(1)取消窑工干活需向窑户“买位子”,实行窑户付给窑工工资制;(2)打破匣钵厂、模利店、红店、瓷器行及其看色、把庄、茭草、打鉻子等行业与其主顾的“宾主制”,实行选择自由;(3)取缔白土行把持居奇;(4)取消只能是黄家洲的洲店才可以买下脚瓷的惯例;(5)取消圆器业做坯有限额的板头数;(6)取消装坯限制用某种匣钵的规定;(7)禁止圆器业有一人被辞退全厂停工三天的惯例;(8)取消匣工向窑户、装坯工和向匣户索取节日食品的定例;等等。
四、为光大瓷厂择地集股。选择了九江圣公会旧址和小东门内旧校址,为兴建公司和窑场的基地。瓷厂为官商合办,资金总额为一百万元,分为两万股,每股五十万,江西省政府投资二十万元,其余投资者为孔祥熙、宋子文、宋子良、卢作孚、杜冠生、项康元、黄炎培等,聘杨之屏为经理,汤大纶为总工程师,购办国产机器,培训本国技工,由肇新瓷厂的师傅教练。一个民族工业蓝图绘制完毕。
正当杜重远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在上海办的《新生周刊》发表了《闲话皇帝》的小品,日本报纸说其“侮辱天皇,妨碍邦交”结果,被江苏高等法院判处一年零两个月的徒刑。杜重远在狱中仍关心景德镇瓷业改良工作,不时发来电函,指示陶业管理局按原计划进行工怍。遵照杜氏的指示,陶业局做了三项工作。
一、限制窑身的尺寸。原来的窑身过长,容易发生倒窑事故。对此,规定窑身长不得超过四丈七尺,最高点不得超过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