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茂先生从艺60周年记略——少年立志 一呜惊人
2011/12/27 20:45:39
1949年新中国成立,年仅15岁的张松茂也踏上了全新的生活道路。
开始两年,他还是跟着父亲、兄弟一起干瓷器彩绘加工生意,并已能独自完成画面彩绘任务。1952年,景德镇举办全市体育运动会,需要订购一批奖品,张松茂接到任务后,独立创作完成了一套《木兰从军》画面的茶具,并获得了陶瓷美术装饰甲等奖。一位小年轻能在高手如林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界评奖中一举夺魁,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不仅使张松茂在业界崭露头角,技艺得到公认,也进一步激发了他全身心投入艺术学习、研究和创作的事业中。
1953年,全国开始了手工业合作化运动,景德镇的个体陶瓷艺术工作者被组织进了陶瓷工艺社或陶瓷美术合作社,张松茂和父亲、哥哥一家三口也参加了合作社。
当年上海举办“苏联经济文化成就展览会”,市里领导亲自带队赴沪观展,张松茂作为青年艺术人才,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学习活动,并获益匪浅。特别是展会中的苏联油画,令这位从未见过大世面的年青人感到十分激动和震惊,以至50年后回顾起来还津津乐道。他说,当时那种场面,那种气势,尤其是现场油画原作所表现的种种造型和色彩,山峦、田野、人物、静物,无一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是真实的再现,确实令我们每个人都兴奋极了。对于习惯从传统中模仿的年轻人来说,这种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西洋油画,无论是表现题材、表现手法还是视觉效果,无疑会令他们耳目一新。张松茂在展会上如饥似渴地用心欣赏着、吸收着、揣摩着,并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关美术资料,他带回来一叠油画明信片,其中一张《政权归于苏维埃》的油画日后被他搬上了瓷板画,因而在当时的陶瓷美术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
《政权归于苏维埃》瓷板画现在看来虽然是一幅临摹的作品,但在当时的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首先是表现题材的革命意义。油画所反映的是列宁在1917年俄国10月革命中领导工农兵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在瓷板画上的艺术再现,对于以苏联为榜样、走武装夺取政权道路而刚刚获得全国胜利不久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一种热烈的歌颂和历史的肯定;而这对于画了几百年山水花鸟、才子佳人等传统题材画的景德镇美术界来说,也无疑是一种首创。
其次是表现技法的创新。油画这一画种是无法用传统瓷画技法表现的,必须在技法和材质上创新。当时的张松茂还没有接触过西洋美术理论,还不懂得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这些洋理论,甚至不知道应当打格子按比例放大,因此即使是临摹难度也是很大的。但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位大胆的年轻人克服种种困难,用新彩颜料反复在瓷板上画了擦、擦了画,经过一系列摸索和试验,最后终于成功地把列宁、斯大林、莫洛托夫等领袖人物和一群工农兵形象搬上了瓷板画。这幅作品后来参加了全国合作社系统成果展览并获奖。此时的张松茂,才刚满19周岁。
有趣的是,《政权归于苏维埃》这块瓷板画在全国参展并获奖后,并没有拿回来而是留在了北京,因此第二年张松茂又重新画过了一块,而且质量比第一块更好,这后一块在20世纪80年代被上海一位收藏家收喊。
1954年,景德镇市陶研所(国家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前身)成立,张松茂从美术合作社调进了陶研所。1955年国庆节前夕,全周召开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张松茂由于成绩突出被推荐出席大会,并在会议期间代表江西省青年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从北京回来,张松茂在汽车站受到了贵宾一般的隆重热烈的欢迎,锣鼓掀天,鞭炮齐鸣,这场面令年轻的张松茂激动不已,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地工作,来报答党和人民对他的信任、关怀和期望。
轻工业部陶研所可谓是中国陶瓷技术和艺术最高研究机构之一,全所人才济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