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苑耕耘六十春 生花妙笔绘丹青
2012/1/29 22:28:35

    2006年,张松茂先生从事陶瓷工艺美术整整60年。这60年,他坚持深入生活,汲锦绣河山之灵秀,写自然万物之形态,为景德镇瓷器装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60年,他继承古法而求新,创作了许多时代感强、格调高雅的陶瓷艺术珍品;这60年,他努力奋斗,使自己由一名普通画瓷工成长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陶瓷美术家、著名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这60年,他与夫人徐亚凤带领子女走上艺术殿堂之路,张松茂、徐亚风“陶瓷世家”蜚声海内外。
年轻有为的陶瓷美术家
    张松茂,生于1934年元月,原籍江西鄱阳县,号“芝山松茂”,室名“雅月斋”。幼年受家庭影响,父亲张德生是景德镇民国时期“珠山八友”之一刘雨岑的高足。1946年,他12岁随父学艺,由于他秉性好学,天赋聪慧,当年就能在小壶上绘画花鸟、人物,得到师傅们的称赞,摆在柜台上和大人的作品一起出售。尔后,经过一番勤学苦练,熟练地掌握了釉上绘瓷技艺。1951年,他设计的粉彩《花木兰从军》茶具,获景德镇陶瓷美术装饰甲等奖。1953年,张松茂进入市美术合作社,他用新彩颜料描绘一幅具有油画效果的《政权归于苏维埃》瓷板画,在陶瓷界引起轰动,不仅参加了全国合作社系统展览并获奖,也为他进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4年,张松茂创作了以工农联盟为题材的作品《春节访问农村》,在江西省美术展览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并作年画出版。1955年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1956年破格进入陶瓷研究所。1957年他出席了全国共青团代表大会,两次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此后,张松茂更加努力钻研,经常到野外写生,不论严寒酷暑,露宿餐风,搜尽奇峰片水,坚持以笔墨磨砺意志,从而开阔了他的眼界。他为了将油画的表现手法广泛地融入陶瓷装饰中,经过无数次探索,在人物、花卉表现上有了新的突破,即采取颜色交叉搭配的办法,使衣褶、花朵有了阴暗、深浅、远近的色彩过渡,画面明显呈现立体感。在山水画中,一改传统山水“ 一河两岸一孤舟”的单调格局,多以树木为近景,占据大部位置,浓墨重彩,而远景则是淡淡的山脉或瀑布,若有似无,感觉遥遥无限。他为国外使馆设计的“碧桃、玉兰、萱花”等茶具,得到外交部的高度评价。1959年他创作的《孔雀舞》,《荷花舞》开光玉兰瓶,被评为全市陶瓷美术创作甲等奖。1959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次命名了33位“陶瓷美术家”,这年张松茂才25岁,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1960年他代表全市陶瓷艺术界出席了全国文代会,并创作了《奔赴农村第一线》瓷板画。之后,他为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绘制了《珠山远眺》、《新厂晨曦》和《翠鸟芙蓉》三幅屏风瓷板画,得到各方面人士的高度评价。
孜孜不倦的巅峰登攀者
    “文革”期间,张松茂一度被迫中断陶瓷艺术创作研究活动,但他坚持写生、练国画、习书法、作篆刻、吟诗词,为向艺术巅峰登攀打好扎实、深厚的功底。一有机会,他就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和研究中。1968年为世界旅游博览会创作的大型壁画《候鸟白鹤》、《冬咏乐章》,把明媚的春光与洁白的雪妆尽收瓷画之中。1969年为瓷用化工厂设计的日用瓷贴花纸《牡丹花》,深受顾客喜爱,广为流传。1970年创作了井冈山斗争组画之一的《遂川工农兵政府》画面。1972年他设计的《牡丹》尺六圆盘,入选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展,在《全国工艺美术画册》陶瓷部分首页刊登。1973年为北京饭店设计的《群牡吐艳》千件大缸,以婀娜多姿的造型,浓艳明朗的色彩,获得了行家们一致赞赏。
    1975年张松茂应浙江美院聘请,为该院工艺系陶瓷班授课,主讲《陶瓷装饰·釉上彩》,并撰写《怎样画粉彩》及《略谈新彩》两篇讲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