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兴大师口述史(十二)——我的徒弟们
2013/8/8 21:53:20

   
 
徐朝兴与他的徒弟们以及龙宝堂青瓷艺术馆馆长金逸荣(前排右三)在一起
    做青瓷年头长了,有了些经验,自然也要带徒弟的。这些年来,向我正式拜师学艺的徒弟有26人,学徒的时间有长有短。至今仍有11个徒弟在从事陶瓷生产、研究或教学。比较突出的有周武,他现在在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当副院长、陶瓷艺术系主任,专门从事陶瓷教学与科研创新。陈爱明、卢伟孙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新华、叶小春、徐凌、徐晓峰、季有泉、金逸林、竺娜亚等。这几个徒弟都是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并都开有自己的青瓷艺术作坊或工作室。另一个在金华的徒弟叫陈新华,非常出色,是婺州窑的掌门人,主持婺州窑青瓷研究所,最近刚刚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我的这些徒弟们,对我真的很尊敬,平时经常来往,有时也常在一起聚会。他们把作品拿来让我点评,我也经常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让他们观摩。他们的青瓷造型有时做得很好,具有创新性,我就极力地肯定他们,鼓励他们,毕竟他们都是年轻人,需要肯定。但他们哪些地方放弃了传统,基础不牢靠,没做好,我也会给他们指出来。我不会很僵死地按照老眼光看待徒弟们的现代创作。我还是喜欢他们都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但必须要在龙泉青瓷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走出来,要有传统青瓷烧制技术的基本功。
周武是我在1983年收的徒弟,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当时他书读得不错,收他做徒弟,我真害怕耽误了他的前程。所以,我当时劝他说,学做陶瓷是很辛苦的,要付出一辈子辛劳的,你要有思想准备。同时,我也提醒他,你有机会还是要去读大学,有了知识,才会把瓷做得更好。周武拜师后,非常认真地跟着我学做瓷器。我对他要求比较严格,甚至很苛求。举个例子,我教周武学刻牡丹花,开始时他觉得这没有什么,感觉还很好,不到半小时就刻完了,还拿给我看。我一看,他刻得像鸡爪子一样,没有达到我的要求。一朵牡丹花,我还要刻一个小时呢。于是,我严肃地对他说,你刻的是什么?线条不流畅,花朵不饱满,高低水平,弯弯曲曲的,重新刻。他虽然委屈,但还是认真地刻了四个小时,再拿给我看时,就完全不一样了。我看出这个孩子的天分和耐心。很喜欢他,经常把一些精细的活交给他来做,他每次完成得都很好。再后来,他果然不负众望,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现在已经是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的副院长和陶艺系的主任了,同时还是副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他经常对人讲:“当时没有师傅的严格要求,我就没有今天的成绩。”
陈爱明是我在他办厂的时候认识的。那时他很困难,办厂也没有经验。他通过别人的介绍请我到他的厂子看看。我觉得年轻人出来打拼不容易,我就从上垟来到龙泉。看到陈爱明做的青瓷,我很有印象。他是做的较大的青瓷,接口很严密,并且知道他是用手工拉成的,很惊讶,觉得他是块好料。后来我收他做了徒弟,他经常到我这里来,问长问短。我有时就把自己平常积累的东西讲给他听,包括做笔筒如何“看造型”的方法、有的配釉的方法,我都讲给他听,他也很用心,不久就做出了很多好的作品。现在陈爱明创作的青瓷很有自己的特色。他比较讲究精致,也擅长造型和装饰。他的作品基本都是比较古朴的造型,装饰上喜欢用线纹,清秀隽永。在杭州展出的一些作品,造型都比较简练,并且注重造型与装饰上的对比关系。陈爱明是个比较爱宁静的人,对龙泉的自然山水有独特的感受,对作品的审美心境也就有一种非常自然的艺术追求。
陈新华是跟我时间最长的一个徒弟,从1973年就跟我学艺。他一直在金华工作,曾经是金华古方陶瓷厂的厂长,企业效益不好时,还转行搞过雕塑和装潢,把陶瓷专业也丢掉了。现在,他重新拾起来,在金华专门搞婺州窑,恢复婺州窑的烧制。陈新华虽然中断了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