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增——定窑瓷器声韵美的艺术形成
2024/10/26 14:56:30

摘自——《陈文增丛稿·定窑卷(二)》
定窑为中国宋代白瓷集大成者,具有无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地方优势和工艺优势,因此说定窑拥有自己的艺术特点,这是陶瓷界所公认而毋庸置疑的。特点的产生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成就于定窑陶工的精湛技艺。
声韵美或称音韵美,主要指定窑白瓷盘、碗叩击时所发出的一种别于其它陶瓷的声音。它清丽悠长,波频动听,具有颤动旋逸之美,史称磬声。陶瓷本为土石类原料合成烧制,历经数十小时,1300℃左右高温熔冶,故使土石韵而跃为金石声。
第一节 原料的地方性
任何物质都是有其属性的,自从人们认识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以来,其对属性的认识就愈发广博而深刻。金属类如钢、铁、铜、铝都属金,把它们制作成一种器皿乐器,在使用和敲击过程中,同一属性的物质所拥有的坚硬度不等,故而其声韵美则各有区别。以木为例,梧桐和紫檀均属木,而两者所表现的致密度简直令人不敢相信,而其制成家具入市,其价格更有天壤之别。
定窑地处北部太行山东麓,水质甘淳,土质干而绵,相对地说固态性较强,而液态性较差。而石质则精纯晶脆,硬度大,熔点高。这或说是定窑制瓷的先天条件,是从本质上不同于其他瓷区原料的。我们说定窑风格最根本的应该是原料形成的,至于说造型和装饰,属于工艺美术范畴,经过训练是人人皆可做到的。
定窑原料形成定窑基本特色,拿古定瓷片到灯底下照看,一般不透明或半透明。有人说一件定窑很薄的瓷片在灯下能透光,这是相对而言的,而真正透明瓷器应属景德镇和湖南醴陵等地陶瓷。瓷器透明属于一种特点,各瓷区有各瓷区的地方优势。而透明度对定窑来说则非强项,也决非以其透明而享誉古今的。
定窑原料具有较强的地方性,这是不可逆转的,但当代定窑一些个别原料有时也取决于他处,比如砂石多取于大同。大同砂石,为煤矿采煤时近于上边的一层称砂石,也叫煤矸石。由于现地处定窑附近的曲阳一带虽有煤矿而产量小,砂石也少,故砂石多取于大同,俗称大同砂石。砂石在整个定窑配方中不足轻重,故可随意选择,只要保证主要成分不致更易,定窑风格将永远存在。定窑声韵美的基础,全赖于这些地方原料。假如谁想试一试,把南方景德镇的原料及瓷器配方拿来此用,其成瓷声音同定窑将有很大区别。就是把北方唐山的原料及配方挪来定窑,声韵同样有差异。北方干燥,南方温湿,形成南北双方不同的瓷器风格。北方泥料骨架好而可塑性较差,南方则可塑性强而骨架性差。南方温湿有利于原料自然腐化,因为泥料腐化时间愈长性能愈好,固形成南方成型少纹裂、胎较软绵之特点。北方气候干燥,风化好而腐化差,所制泥料成型多纹裂,而胎质劲健。北方定窑就是在此种情况下形成并选择了自己的优势。物竞天择,适者而生。看来定窑原料的属性就应该围绕自己的特点去发挥。悠长动听的声音,主要来源于原料的地方性。
第二节 成型的把握性
成型是指拉坯成型。在宋代,南北通行拉坯,陶工到什么地方,只要有此一技皆可谋生。宋金战争之始,大批北方定窑艺人被迫南流,使北定南迁,艺人大都于景德镇立足而重操旧业。
盘、碗在宋代定窑生产中,约占总品种的70%以上,在定窑遗址考察,俯首可拾的基本上都是盘、碗的瓷片。定窑拉坯技艺可谓炉火纯青,看定窑盘、碗的器形断面(图1)可知,其成型把握性很强,使器皿的各部位薄厚程度分布得非常合理,以使成为现代陶瓷盘、碗的设计参照。盘、碗底部较薄,依次近足部位较厚,往上渐薄,至口沿处圆收。
 
定窑瓷片断面(宋)
这个薄厚形式正好符合了乐器“锣”的形式和发音性能,底足部位厚以聚音,以形成较纯厚的音乐底气,然后渐至边口处。至于陶瓷盘、碗的设计要领,并非定窑如此,其他景德镇窑、唐山窑均如此,问题是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