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博物馆“窑火千年——淄博窑陶瓷文化展”
2019/12/6 16:15:09

      中国被誉为“瓷之国”,陶瓷,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创造。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便开始出现。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人类审美水平的提升,陶瓷,这种土与火的艺术产品也逐渐成熟丰富起来。
      山东博物馆的瓷器收藏独具特色,经过几代文物工作者的辛勤努力,馆藏瓷器日益丰富,目前已达六千余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瓷器收藏体系。2017年,山东博物馆举办的“御窑·皇家——明代官窑瓷器展”通过200余件(套)具有代表性的官窑瓷器的展出,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镇官窑烧造瓷器品种和欣赏标准器的机会。现在,“窑火千年——淄博窑陶瓷文化展”正在展出,山东博物馆继续与大家一起来了解瓷器,通过瓷器来探寻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窑火千年——淄博窑陶瓷文化展(2019.9.29-12.29) 山东博物馆三楼19号展厅
      山东是北方青瓷最早的烧造地,烧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独具特色。淄博位于黄河下游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和瓷土资源,同时其本身是鲁中地区的交通枢纽,因此,淄博完全具备了陶瓷生产发展的原料、燃料、交通等必备条件。淄博窑指的是历史时期位于山东省淄博市行政区域内诸多窑址及陶瓷器物,同时也包括建国后至今位于淄博市境内的陶瓷厂家及陶瓷产品。淄博窑窑址相对集中,存续关系明确,极具特色。
 
      淄博地区真正意义上的陶瓷生产是从北朝开始的。南北朝时期,淄博陶瓷业已在技术上完成了由陶向瓷的历史性变革,淄川寨里窑成为中国北方最早的青瓷产地,延续时间从北朝晚期一直到唐代中晚期。寨里窑的瓷器呈青褐色,器型比较简单。青釉莲花尊是寨里窑的代表器物,它的造型独特,曲线优美,胎体厚重,质地坚硬,装饰典雅。展览以全息投影的方式为大家 360°全方位地展示了莲花尊的面貌。

 
      中国瓷器的发展,在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导地位,唐代以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唐代,淄博的另一个窑口磁村窑异军突起,开始烧造各种瓷器。磁村窑肇始于唐代,经五代、北宋,一直到金代,延续达六百年之久。磁村窑以产黑釉为主,兼烧青釉、酱色釉瓷器,并有烧成茶叶末色。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百花争艳的年代,磁村窑也在宋金时期迎来了它的顶峰时期。当时的陶瓷业分化为官窑、民窑两大类别。淄博陶瓷业因受本地原料的限制,遭到了官窑的拒绝。但是因其生产粗瓷,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这一时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磁村窑的烧造规模日益扩大、品种快速增加,影响不断提高。磁村周边的博山大街、八陡、山头、坡地和西河以及周边地区等深受影响,大量烧造各类瓷器。淄博地区窑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因不受官窑硬性创作的限制,淄博窑的创作增添了更多的装饰手法。当时的白瓷、黑瓷、三彩瓷、雨点釉等都颇具特色。

 
      元代,淄博地区的窑址主要有坡地窑、博山大街、磁村窑等,它们在之前的基础上继续烧造传统产品,器物浑厚体重,装饰单调。元末,淄博地区处于战乱之中,民不聊生,陶瓷业遭到了严重破坏,著名的磁村窑一蹶不振。这一时期,淄博窑以白地黑花器最有特色。
 
      元末明初,淄博地区陶瓷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发展,烧造中心转移到博山一带。博山八陡、窑广、北岭、万山等逐渐成为淄博地区窑业的中心。清乾隆时期,淄博地区窑业又进入了一个兴盛期。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在“戊戌变法”和“洋务派”实业救国的呼声中,山东工艺局在博山创办了山东省第一个官办窑厂“博山工艺传习所”。
 
      清晚期民国到建国初期,是淄博窑由古代陶瓷艺术向现代陶瓷艺术过渡的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mdas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