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相依 窑火辉映——晋陕豫冀宋辽金元陶瓷特展
2019/2/15 16:38:03

        山西省运城博物馆展出的“山河相依 窑火辉映——晋陕豫冀宋辽金元陶瓷特展”,此展汇集了晋陕豫冀四省宋金元时期精美器物共213件(套),是由58家文博单位联合而展出的“北方窑口”高水平展览。
      整个展览分为“青”“白”“花”“彩”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透过时空散发着独具一格而贯穿时代的美。
      我们共同欣赏在现时空下,当时北方地区那种跨地域跨时代的“花”的绽放,一起去追寻古人眼中的“美”。
      您可以在这里看到——翠碧如玉的耀州窑;如银类雪的定窑;绚丽多姿的山西窑;色彩斑斓的钧窑;独树一帜的磁州窑……
 
  花 | 晋陕豫冀宋辽金元陶瓷特展
      宋辽金元,山西为重要之地,北族南下,首当其中,居冀豫陕之中,举足轻重,极大影响了历史文化,山西瓷文化与周边颇多交融,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举凡名窑,山西皆有“兄弟”在,山西无“名窑”,盖因交通不便也,虽无名窑,但特色独具,或可归之曰“花”。
 
耀州窑青釉刻花鼎式炉 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耀州窑青釉瓜棱注壶莲花温碗 北宋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耀州窑青釉刻花玉壶春瓶 元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耀州窑青釉刻花盖碗 宋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耀州窑青釉狮托灯盏 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划花、刻花装饰,或源于越窑,五代宋初流行于北方。突出的纹饰主题,或浮雕,或线刻、或剔刻或印花,古朴典雅,风格独具,形成了这时期的主流装饰。这些技法以豫、冀两地为盛,流风及晋,风格为止一变,并波及辽及西夏,影响深远。
      宋金元最为流行的“莲花”,以其“花果并生,果中有因,因中有果”的佛学意涵,与北宋理学追求“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殊途同归。这种蕴含精神修养的图案,是社会生活的映像。虽社稷数易,莲花却始终不衰。
 
吕梁地区窑场黑釉剔花嘟噜瓶  元代 山西省孝义市兑镇中学M1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吕梁地区窑场黑釉剔花罐  元代 太原市征集 山西博物院藏
 
大同青磁窑黑釉剔花卷草纹小口墰子  金代 1955年山西省天镇县夏家沟村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山西窑黑釉剔花花卉纹嘟噜瓶 元代 陕西省佳县城关镇木厂湾出土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文化馆藏
 
山西窑口黑釉剔花花卉纹经瓶 元代 1957年陕西省绥德县薛家峁乡杨家沟出土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博物馆藏
 
吕梁地区窑场黑釉剔花玉壶春瓶  元代 山西省柳林县穆村杨家坪出土 山西省博物院藏

 
山西兴县红峪村元至大二年(1309年) 壁画墓中的玉壶春瓶
 

山西乡宁窑黑釉划花莲荷纹经瓶 元代 陕西省文物商店征集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山西窑黑釉划花莲花纹梅瓶  元代 河北省文物总店拨交 河北博物院藏
      宋金时期山西窑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窑口遍及晋中、晋南、雁北、忻州、长治、吕梁各地。历经唐、宋、辽、金臻于鼎盛。从南到北,“临汾窑”、“霍州窑”、“介休窑”、“平定窑”、“浑源窑”、“怀仁窑”等诸窑次第绽放,仅限于文字记载的就有30多个县烧过瓷器,成为古代制瓷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陶瓷工艺与华夏其他古窑口的交流、碰撞、融合中,以无与伦比的融合和创造力形成了独特的装饰工艺和区域风格。
 
山西宋辽金元时期重要窑址分布图  白釉红绿彩碟 金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藏
      山西窑尤以烧制黑瓷和白瓷为盛,代表品种有黑釉剔花、刻花、划花、铁绣花、窑变、油滴等;所产白瓷亦是弥足珍贵,涵盖了白地黑花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