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村古窑 隋唐之风
2024/8/5 16:26:15

磁村,位于淄川区西南部,其地处古东西要道,是博山(颜神)经“旱码头”周村达济南的必经之地。
据考证,隋末唐初,磁村手工制陶作坊林立,窑火连天,南北窑洼数几十处,经济繁荣昌盛,商贾云集。此地又是集贸重地,南来北往的客人众多,村民便在村南村北端开起了客店,初称窑头店。据相关碑文记载,因官府设“务”收税,村子得名“瓷窑务”,明代后期改称“磁窑坞”,1936年改称“磁村”至今。
磁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清代属淄川县西南乡,后改称西南路。民国时期为淄川县第五区,1937年改称磁村,解放后设磁村乡,几经变更,1993年撤乡换镇。
在磁村西部,有一条青石板路,从古保留至今。
大街南北走向。南为范阳河支流,北为泉王公路。该街旧时为通往博山的大道,由青石铺成,北高南低,贯穿村南北。路面的青石历经多年的磨砺,显得古朴神秘。
 
村里有两座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的古桥,合称为鸳鸯桥。自鸳鸯桥向南,便是磁村窑的所在之处。磁村历史文化悠久,产业发展有上千年的历史。村西山脚下,蕴藏着丰富的煤、高岭土、铁矿、黏土等,为磁村陶瓷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而磁村窑为北方陶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淄博陶瓷史上的先河。
 
磁村窑分为村东、苹果园、华严寺3个重点窑址区。
磁村窑始于唐,终于元,烧造年代较长,是北方重要的窑口之一。北宋时期,官府在磁村设官收税,证明当时瓷器生产已颇具规模,产业兴隆。如今的磁村窑址已是一片荒凉的田地,当年的兴盛也无迹可寻,但其出土的兔毫瓷器及鹧鸪釉瓷器足可让世人震惊。
1984年,磁村窑址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6年,在磁村古窑址北部发掘窑炉12座,采集了大量标本。按器形和釉色特征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出土器物有黑釉、茶叶末釉、酱色釉、青釉、雨点釉等。装饰工艺有白底黑花、划花、剔花、宋加彩等,代表产品有碗、盆、罐、钵、动物俑等。磁村窑于唐代晚期开始烧制黑釉瓷器和釉滴瓷器,在我国北方诸窑中颇具特色,也是我国最早的釉滴黑瓷。唐末五代时期,磁村窑开始生产白釉瓷器,并盛行在白釉上加绿釉,开创了淄博生产彩瓷的先河。
 
从磁村窑向西,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藏匿在松柏间。这就是始建于唐开元元年(713年)的华严寺,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华岩派寺庙之一。始初的华严寺有南北溪水环绕,苍松白杨参天蔽日。现存建筑玉皇阁、文昌阁、观音殿等为明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重建。
寺内仍保留着部分名胜古迹和建筑。院内松柏茂盛,碑石林立。古时寺院内有庞大的建筑群,共分13个院落。据传,唐代玄宗皇帝亲自驾临华严寺观光,并留下弥足珍贵的石碑一通。
作为淄川境内少有的隋唐古村,磁村可谓历史悠久,其文物古迹遍布,在500多年间一直为淄川县西南地区60多个村的行政中心。随着历史轨迹的变迁,磁村的村容村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值得一提的是,其特色民俗磁村花鼓、笛梆子戏一直传承至今。
 
磁村里的一处毛主席像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