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瓷之源”德清窑的“前世今生”
2024/8/6 17:21:31

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源头在德清。德清自西周晚期烧制原始瓷器,经战国、东汉、六朝,延至唐宋,历史跨度约两千年。其中原始瓷窑址从西周晚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早期,是目前发现的窑址最集中、跨越时间最长、序列最为完整的原始瓷窑区。
德清窑,在德清县,故名。烧造历史较长,上溯商周,历经汉、六朝直至唐宋时期结束,上下延续近2000年,属于青瓷窑体系。
德清窑是目前国内已知出现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而且是一直不间断生产的原始瓷产地。
 
西周晚至春秋早期云雷纹卣
德清窑主要以烧青瓷为主,而以烧制的黑瓷闻名于世。窑址在德清县境内已发现几十处之多,是浙江地区最早发现的黑瓷产地之一。专家们表示,已有充分理由可以认为,德清地区是商周时期的制瓷中心,是中华瓷器的发源地。
德清原始瓷窑址群
德清原始瓷窑址群位于德清县阜溪街道龙胜村与龙山村的低山丘陵。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分布密集,时代延续时间长,历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其中商代、西周、春秋时期窑址数量相对较少,单个窑址规模较小。战国时期窑址数量迅猛增加,规模迅速扩大,窑址分布面积大、产品堆积厚、种类丰富、质量高,还出现了烧造原始瓷礼乐器的窑址。
火烧山窑址
火烧山窑址位于德清县武康街道龙山村,是一处西周至春秋时期烧造原始青瓷的古窑址。2007年3月至5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德清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900平方米,揭露窑床3条、灰坑10多个。揭露的窑炉遗迹清晰可见,是我国迄今已经发现的最早烧制原始青瓷的窑炉遗迹。出土器物绝大多数为原始瓷器,另有少量窑具。火烧山窑址是已知的唯一一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原始瓷窑址,揭露了属于龙窑的窑床遗迹,填补了中华陶瓷史上的空白。
 
亭子桥窑址
亭子桥窑址考古发掘揭露出7处窑炉遗迹,出土了数以吨计的原始青瓷标本以及各种窑具,也有极少量的印纹硬陶器。在器型上,除了一般的碗、盘、杯、盅、钵、盂等日用器外,主要为大量的仿青铜礼器和乐器。这些仿青铜的礼器,造型工整端庄,做工精巧细致,纹饰极其精美,大多体型硕大厚重,显得庄重而大气,不论是成型工艺和烧成技术,还是产品质量,堪称原始青瓷中的精品。
 
水洞坞窑址
水洞坞窑址位于德清县阜溪街道龙胜村东山自然村水洞坞,亭子桥窑址北侧,与亭子桥窑址同属一个山体。该窑址在2009年3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博物馆展开的古窑址调查中首次发现,并进行了局部试掘。表土以下是战国时期窑址的堆积层,以下被叠压的是商代的窑址堆积和一处商代龙窑遗迹。从商代地层出土的遗物来看,这是一处以烧造印纹硬陶为主,兼烧少量原始瓷的商代窑炉遗址。是德清县首次发现的商代原始青瓷窑址,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商代原始青瓷豆残片
青山坞窑址
青山坞窑址位于德清县舞阳街道宝塔山村青山坞内。2010年期间曾对该窑址进行过试掘,采集的遗物主要有瓷器和原始瓷器两类。两者造型纹饰基本一致,瓷器质地坚致、胎釉结合严密,胎色呈青灰色、灰白色,釉色有青、青黄、青绿、以及少量的酱褐釉、黑釉。该窑址是德清境内一处具有代表性的东汉窑址,对于研究本地区及相关地区古窑址和德清窑的始建、发展、流变有重要价值。
 
东汉青瓷瓿残片
小马山窑址
小马山窑址属德清窑东晋南朝时期代表性窑址,位于德清县乾元镇南门小马山上,1959年浙江文管会首次发现了该窑址,1982年德清县人民政府公布小马山窑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德清县博物馆对该窑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清理。小马山窑址主要烧造青瓷和黑瓷两种产品,器型有鸡首壶、盘口壶、碗、罐、三足砚、盘等,胎质一般较粗疏,夹杂有较多细砂,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