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临水磁州窑初考
2015/1/17 22:13:41
2002年5、6月间,邯郸市、区两级文物部门联合对位于峰峰矿区临水镇三工区刚开挖的顺田购物中心建设工地古瓷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发掘出唐及宋金元古瓷窑作坊、料池、水井及大量窑具,共清理出土青瓷、黑瓷、化妆白瓷、白地黑花、红绿彩、刻划花、印花及仿钧瓷等残器、残片3万余件。带队组织这次发掘清理的邯郸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薛玉川和到发掘现场指导的著名磁州窑研究专家、邯郸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忠理先生认为:这是一处烧造时跨唐宋、直至元明,内涵十分丰富,地位极其重要的古磁州窑遗址。
临水镇,古属磁州,现为邯郸市峰峰矿区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地临“滏水”(今滏阳河)故名。从公元二二二年(三国魏黄初三年)始置临水县,至公元一○七三年(宋熙宁六年)省县为镇,此地设县治凡851年。该镇西依太行山,东邻冀南平原,扼古太行八陉之“滏口陉”,古为山西东出太行去往中原腹地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著名的磁州窑中心窑场——彭城窑与其东隔“滏口陉”相望,始建于北齐年间,有“中国石窟艺术的缩影”① 之称的响堂山石窟也与其毗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此次发掘古瓷窑址之前的几十年里,临水镇城区内曾屡有古瓷器出土,惜未引起文物部门的重视,故临水窑虽曾被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秦大树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建中先生等多位磁州窑研究专家在不同论著中提及,但均论之不详 ② 。
一九七五年,磁州窑爱好者刘立忠先生和峰峰矿区文保所干部李喜仁先生共同在临水村(火车站南)发现古瓷窑遗址。经小面积发掘,出土钵形器、碗、高足杯、矮足盘及高足盘等青瓷器百余件,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部分瓷器(主要是碗、钵)的口部施有化妆土,上面罩以青黄色釉,化妆土部分明显呈现黄白色。这与烧造年代为北齐至隋代的磁县贾璧窑青瓷具有显著不同之处,可以说是磁州窑白瓷使用化妆土的开端。磁县文化馆发掘了有北齐武平六年墓志的高润墓,陪葬品中有两个口部施用化妆土的青瓷碗。其型制及胎釉与临水出土的极为相似,应是该窑产品 ③ 。
同磁州窑的中心窑场彭城一样,临水镇所在的峰峰新市区每有建设工程即可在地下发现古瓷窑址或古瓷器。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在开挖人防工程及区公路站、长途汽车站、峰峰发电厂兴建办公楼、住宅楼时,均发现有红绿彩等大量古瓷器及保存完好的宋金古地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从中出土了宋代瓷碗、梅瓶、水缸等瓷器。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在临水村南、区农电局后院挖地基时,发现了有阴刻“泰和二年八月十二日之过崔仙奴”(三行十四字)墓志的金代土墓。出土了大小不等(最高为25cm、低10cm)、姿式各异的红绿彩儿童俑数十个 ④ 。中国硅酸盐学会组织编写、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陶瓷史》一书也提及:“临水县窖藏出土一批白釉加红绿金彩文殊菩萨等塑像,坐于象、狮背上,高20至50厘米。……塑像高大、又分乘狮象,而且色彩鲜艳,特别是加金彩,更属难能可贵。”上述红绿彩瓷器显然应为临水窑所产。遗憾的是当时尚不知临水有宋元古瓷窑,该书误以为“临水地距观台很近,应是观台窑的产品”。
近年来,随着峰峰矿区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批新建及旧城改造项目开工建设,笔者及其他磁州窑爱好者又先后在花园住宅小区、世纪广场等建设工地,发现了10多处古瓷窑遗址、大量古瓷器、瓷片。另据调查,从滏阳河源头临水镇西纸坊村,往下至石桥村,在不过五、六里长的一段河道上,原建有20多座大型水碾。这些水碾是专门用来加工釉料的。
由以上20多年众多磁州窑专业研究人员及业余爱好者的调查发掘,尤其是三工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