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窑田野调查
2023/2/12 13:06:54

 
窑址分布(郝红星制作)
唐三彩从被发现到被大家熟知不过百十年。20世纪初,陇海铁路修筑过程中,路基冲破了几座洛阳城北的古墓,出土一堆花花绿绿的东西,面目狰狞的几件被敲个粉碎,一些模样可爱、英姿飒爽的人和动物俑被古董商带到北京古玩市场,恰被国学大师王国维、罗振玉看见,友情撰文,赞为国宝。我是很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的,洛阳盗墓贼天下闻名,邙山古墓十室九空,墓里不乏墓志,这些东西的年代、用途恐早已为盗墓贼侦知,用不着大师磨墨考证。但此批唐代文物进京一趟名声大振却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在收藏家赵汝珍的《古玩指南》一书里获得了尊号——“唐三彩”。
唐三彩是专为去世的人制作的,什么样的人能用、什么样的人不能用,用多少,官方都有明文规定。唐朝贵族官员使用的明器由甄官署组织制作,但可惜史书没有留下制作明器的窑口及具体位置。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三彩产地有4处,即巩义的巩义窑、西安的机场窑、铜川黄堡窑、内丘西关窑,其中巩义窑烧造时间最早,机场窑次之,黄堡窑与西关窑均为盛唐以后的窑址。然而,巩义窑、机场窑见到的唐三彩也不是唐墓中最早的唐三彩,早期烧制唐三彩的窑在哪里仍然是个谜。
巩义窑位于巩义市新城区以东的西泗河河谷内。窑址分布在两岸,多建在二级台地上。巩义窑产品主要发往洛阳,一般认为西泗河水量丰沛,可以行走小船,将挑选好的上等货装上小船,中转到洛河里的大船上,扬起风帆,西行入洛。这一路水势平稳,阳光洒在船主的肩头,幞头与袍的飘带和着水波在风中摆动,船主的心随着船板起伏也在风中摆动,这满船承载的不仅是买家的急需,也是窑工和自己的全部希望。尽管只是百余里的行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白色的风帆只不过是为了装点一下心情,实难抵消河水的冲击。船的动力全绑在船工的双臂上,三四天的路程,最怕风雨如晦,不只要和自己拼,还要和水神、风神、雷神、电神拼,一路在拼,拼出了坚实的臂膀,拼出了生活阳光,拼出了三彩之路。
千百年过去了,洛河上片片白帆已化作云烟,三彩之路也变成历史名词。如果不是唐三彩在洛阳再度面世,新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大概也不会在洛阳周边寻找它的下落。历史往往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巩义窑的发现即是如此。
故宫专家的调查
1957年7月的一天,从北京开往西安的列车轰隆隆驶入站街站(当时的巩县县城),从车上下来三人,为首的是30来岁的冯先铭,后边跟着两个年轻人,李辉柄和郭仁,都20出头。他们是在看到巩县陈迹寄往故宫的陶瓷标本后受领导之命前来巩县的。陈迹当时是巩县陶瓷厂陶瓷生产技术负责人,自1951年起就在西泗河谷内调查,虽然专业不是考古,看到遍地的陶瓷片还是能够想象出这些陶瓷片破碎之前的样子。唐三彩他是认识的,其他瓷片应该也是唐代的。不过,这样的东西得考古专家点头才算数。他想到了故宫的陈万里先生,他们是忘年交,于是就有了60年前的故宫三人行。
冯、李、郭三位走出车站,就在附近找了个旅店住下,打听到去杜甫故里的路,路已被黑魆魆的夜捂住看不清,昆虫的共鸣声和湿气正从四周向头顶汇来,三人只得作罢,躺下休息。
第二天一早,不知什么时候空中飘起了雨,很细的那种,砸在手背软软的、润润的。由于路程和时间都是定好的,他们借了雨伞,拎着工具,向西泗河走去,这是陈迹告知的窑址所在地。沿铁路向西走1公里,陇海铁路的铁桥从西泗河上空跨过。20多米宽的河道很笔直地沿山脚向南奔去,河水微有些泛黄,河底高高低低的石头让河水跳起了浪花。河西岸是很开阔的平地,似乎作过打麦场。三人踩着河边的泥泞小路向南,约三里地,河谷忽然变得极窄,河道被两边凸出的山头挤得扭了个大弯,弯的两岸都是住户,村民说这就是小黄冶村。弯处河道较宽,河水没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