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代名窑:景德镇寿安古瓷窑遗址群
2015/7/19 13:58:45

   
 
    南市街古窑遗址群上溯五代,下至元初,历史悠久,且古瓷遗物堆积层丰富,分布面广;瓷器品种繁多,造型精巧,釉面晶莹,刻画花纹或印泥精美,是景德镇市目前发现的仅次于湖田窑的一大古瓷窑遗址群,南市街和湖田堪称景德镇当时最大的两个陶瓷烧制场。根据史料记载和笔者考究,南市街古窑遗址群占地面积达十多个平方公里,按其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地方:
    南市街古窑遗址位于南市街村南端,遗物分布范围较广、堆积层深厚,较大的遗存有四处:一处在村南约200米的山涧中,一处在村后狮子山黄土岭北斜坡上,一处在东起水库、西至小学、北邻公路边,一处在村西尽头,面积达1.2多平方公里,是寿安境内、小南河流域中极为重要的一处古窑遗址。该遗址兴烧于五代,瓷器产品多为青瓷和白瓷碗、盘、盏三类。其器型及胎釉与湖田同时期产品相似;鼎盛于宋代,制品主要有青白釉碗、盘、壶、盏、茶托、洗、盆等,其中以瓜棱式碗和斗笠碗为多,装饰手法主要是划花,也有少量印花,纹样主要有牡丹、菊花、莲瓣及各种卷草团花,印花多为双鱼。从其分布的堆积物来看,有五代、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遗物堆积,五代堆积物以白釉瓷器为佳,宋代堆积物以影青刻印花为主,元代以黄、黑为多,明代以青花刺为主。尤其是黄土岭堆积的影青瓷胎底薄,极为轻巧,釉面白黑透绿,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是优质影青瓷主要堆积地。装烧形式有支钉叠烧、匣钵仰烧和支圈复烧多种,马蹄窑、琵琶窑、葫芦窑等大窑炉散布各处。其遗迹和遗物,集中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由初级到高级的历史进程。相传,北宋时皇上下圣旨到南市街一窑主烧制祭红瓷,窑主久烧不成,心急火燎,眼看指定交货日期逼近,不能按时交货便犯了欺君之罪遭来灭门之灾。其女儿生得面带桃花,且智慧过人懂事,她在当夜纵身跳入瓷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祭窑,祭红瓷便烧制成功了。这个传说虽然很残忍,但从另一方面佐证了南市街瓷器的工艺水平。据史料记载,清朝督陶官唐英曾多次来这里督察瓷器生产情况。到了元初,由于交通、水资源等原因,南市街瓷窑规模和市场逐渐走向衰弱。
    朱溪古瓷窑遗址位于朱溪村委会,主要分布在朱溪、牛棚村四处以及西溪村的屋后山、窑间垄和背后坞,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瓷质为一色影青瓷,产品主要是碗盘类,瓷胎为白色,质地细腻,釉色呈淡青淡绿,装饰有划花或简单的篦纹,采用一器一匣仰烧法,烧造时期在宋代早中期。
    丰旺古窑遗址位于丰旺村委会附近,主要分布在山坡下,共有11处,占地面积达1.3平方公里。瓷质为影青瓷,产品为碗盘类,瓷胎为白色或灰白色,胎质厚实粗劣,釉色泛青,但多数偏灰或泛黄,皆素面无纹,足底无釉,是宋代早中期生产民间日用瓷规模较大的窑场。值得一提的是村西头有一处遗址烧造影青笠碗,内壁刻花牡丹纹饰线条流畅生动,是该窑址中发现质地最佳的产品。
    宁村古窑遗址位于宁厂村委会宁村,遗存分布在宁家坞、窑坞、宁村背后山、上汤山坞西山、东山和牛栏坞六处,占地面积为1.3平方公里,均烧造影青瓷,主要是碗类。胎质、釉色和器物造型与丰旺村遗存相同,装烧形式为仰烧法,烧造年代为北宋时期,是一个民间日用粗瓷的窑场。
灵珠古瓷窑遗址位于灵珠村委会附近,主要分布在义民、乌龟山、娘娘坞、凤凰嘴,为东西方向间隔分布,占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瓷质主要是影青瓷,也有少量青瓷和白瓷,产品主要是碗盘,装饰有刻花牡丹、水波纹等,瓷胎洁白纯细,釉色青淡,晶莹剔透。采用一器一匣仰烧法,最早兴烧于五代。
    凉伞树下古窑遗址位于月山村委会凉伞树下村,堆积面积约0.5万平方公里。从遗存断面考证,遗物堆积分为两层,底层为支钉叠烧青瓷和白瓷,上层为一器一匣仰烧影青瓷。青瓷胎位灰色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