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窑址综述
2017/8/15 10:42:35
江西是重要的陶瓷大省之一,与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福建等地一样,历史上古窑口众多,不胜枚举。尽管许多窑口早已湮没,但从现在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也还有几十个之多,现择其比较重要的、有影响的窑口来作一简要的分析。在江西古陶瓷史上最有影响的窑口主要有洪州窑、赣州窑、吉州窑和湖田窑四个,我将其戏称为“佛、道、妖、仙”。即:
佛——洪州窑;
道——赣州窑;
妖——吉州窑;
仙——湖田窑。
一、四大古窑口——佛、道、妖、仙
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大口蟾蜍形三足瓷水盂 1991年四川遂宁金鱼村出土
“佛——洪州窑”
洪州窑是江西境内发现最早的且具有较大影响的古窑口之一,始于两晋,终于晚唐。从时间上来说,基本是在吉州窑、赣州窑、景德镇窑创烧之前,是中国古代六大青瓷窑场之一。
南北朝 洪州窑莲瓣纹盏和盏托 (2016年佳士得香港秋拍)
对洪州的认识最早应该来自于陆羽《茶经》的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中国的历史太长,史料的缺少,导致我们对仅存的史料特别珍视,但有时也会过于迷信。陆羽在《茶经》中能记载到洪州窑,是洪州窑的荣幸,也是洪州窑的遗憾。
南朝 分体高足盘托杯 1986年江西省南昌县出土 南昌县博物馆藏
说荣幸,是因为唐初时期中国已经有许多著名的窑口,洪州窑仅仅是六大青瓷窑口之一,能在《茶经》中落上几笔已经是缘分,颇不容易。说遗憾,是因为陆羽仅仅是从茶具的角度来论述比较几大窑口,首先,在器物上就有了局限,其次,他能否接触到每个窑口最经典最完美的器物,也还是一个未知数。再加上,唐初时交通毕竟不便,作为南方的一个研究茶文化的学者,陆羽的眼界显然受到地域的局限,专注于南方的窑口较多,对北方的窑口难免忽视。(仅仅提到了邢窑)。当然,我们不能求全于古人,从现在已有的资料来对古窑口进行分析更有意义。
之所以把洪州窑定位为“佛”,是因为洪州窑是与“佛”有缘的。洪州窑创烧的年代就是一个佛教兴盛的年代。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广布、丛林遍立的时代。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之兴盛几乎到了政教合一的程度。南朝宋、齐、梁、陈计170余年,各朝皇帝基本上都崇信佛教。梁武帝更是笃信佛教,剃度为僧,亲自抄经,亲自讲经说法,并举行盛大斋会。
洪州窑青釉刻划花纹玉壶春瓶
东晋/隋 洪州窑青釉鸡首壶 1960年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大学化工厂出土
唐代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实质上,南朝时的寺庙规模要远胜于此。据记载:梁朝有寺2846座,僧尼82700余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就有大寺700余所,僧尼信众常有万人。北魏文成帝在大同开凿了云冈石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为纪念母后开始营造龙门石窟。北魏末,流通佛经共计415部,1919卷,有寺院约3万余座,僧尼约200余万人。北齐僧官管辖下的僧尼有400余万人,寺庙4万余座。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洪州窑,其生产的陶瓷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佛教的烙印。这也是南北朝时期许多窑口陶瓷产品共有的特性。
洪州窑的窑址现在已确定在江西省丰城市,与赣江一河相隔的就是江西省的南昌县,一江两岸遍布着古窑址的堆积和遗存。江西省的丰城市、南昌县一带,唐时属洪州,窑口一般以产地命名,故名洪州窑。
南昌县博物馆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他们将馆藏的数千件洪州窑整理后,进行了专题展出。《洪州窑青瓷展》2012年9月对外公开展出后,并出版了质量较高的《洪州青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