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窑青瓷文化
2014/12/3 17:24:41
一、衡州窑系简介
衡阳已发现唐、宋、元时期重要的陶瓷窑址有80多处,主要集中在湘江沿河两岸,重要窑口有祁东的归阳窑、衡南云集窑、市区的蒋家窑、茶山窑、衡山、衡东境内的衡山窑,还有耒阳的磨形山窑。以青瓷为主,也有双色和多色、花釉、彩釉、白釉等瓷器,主要器形有碗、坛、盂、碾、钵、杯、盏等,注壶为最多,可以归纳为茶具、酒器、文房用品三大系列,其中,高足杯、高足盘、燕尾茶壶、彩下粉彩瓷在唐、宋、元瓷器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风貌,其中粉上多彩高温瓷器为宋代衡山窑首创,也是我国宋元陶瓷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重要的窑口有以下五处:
1、蒋家窑
位于珠晖区东址阳乡蒋家祠、高山村一带,方圆约1公里,发现唐、宋青瓷20余座,1974年清理一座,为龙窑式,长33米,高出地面7米,窑底共六层,主要器形有壶、碗、盏托杯、缸、油灯等。胎质灰或浅灰色,个别灰褐色,胎质细密、坚实,釉色青、黄、虾青,部分有施装饰粉,釉质作冰裂纹开片,大多素面无装饰,也有少量刻划花和印花。
主要特点:
(1)出土了刻有“太平三年”、“大中年”、“至和三年”、“嘉祐元年”、“壬辰年”等多种有纪年铭款的擂棒和器物,说明蒋家窑为唐宋窑址。
(2)青瓷釉色水平较高,是衡州窑系典型特征,出土青瓷器形和釉色应是湖南出土青瓷中水平最高,精品完全可以与同时期的越窑青瓷相媲美。
2、茶山窑
茶山窑于1973年发现,窑址位于湘江两岸郊区茶山乡金甲岭的梁家河、浏阳河、江家河、和罗汉寺一代。窑口属青瓷系,胎色以铁灰与紫灰为主,类似半陶半瓷制品。茶山窑的产品有高足杯、喇叭形口双嘴壶、燕尾扁壶和双系罐等,均见于长沙五代墓中出土的随葬瓷器,其中喇叭形壶在1964年长沙烈士公园五代灰坑中也有出土,这说明衡阳茶山窑大致盛于五代。
主要特色:一是釉色有青釉、黄釉、褐釉多种,装饰有双色釉、团花、花釉;二是出土大量的品种齐全的青瓷茶具,有茶碾、茶鼎、茶臼杵、茶擂棒、茶盏托、茶壶、茶缸等,特别是燕尾扁茶壶、鱼尾扁茶壶已达较高艺术水平,就是现代的紫砂壶茶具器形也基本与之相似。
3、衡山窑
窑址位于贺家乡湘江村湘江北岸的渡口边与赵家堆一带和衡东大源渡一带。渡口边窑址面积残存40平方米,深2.7米左右。西距渡口半公里的赵家堆,残存龙窑遗址,堆积面积近40000平方米。1982年湖南省博物馆派人前往调查清理,获得标本2800余件。窑式为斜坡式龙窑。斜面10度,残长32米,宽2.8米。主要产品有碗、盏、高足杯、盘、钵、壶、瓶、尊、坛、罐、锅、炉、灯等。特别是彩釉绘花瓷壶的造型多模仿金属器。釉色类似长沙窑,可分为透明薄釉、半透明釉和不透明釉三大类。花纹图案多为莲花、游鱼、鸳鸯戏水、并蒂莲开等。衡山窑出土的彩瓷,在湖南所见的三百余座宋墓中,除坛罐类和粗陶盏略有出土外,壶、碗、盏、炉等几乎不见出土。衡山窑的相对年代其上限大致可追溯至北宋末南宋初,其下限很可能晚至明初。主要特色:釉下粉彩高温瓷为其首创,1982年省博物馆发掘时中央美术学院、故宫博物馆专家都惊叹不已,当时评选时,出土的完整器大多评为一级文物。
4、云集窑
位于衡南县云集镇,现衡南县新县城,“为宋元时期的青瓷窑址,胎质为灰色或浅灰色,个别为褐色,釉色青、黄、褐、虾青,部分器底施底粉,釉质有冰裂纹开片,主要器形碗、壶、盏、杯、盘、碟等,云集窑与耀州窑纹饰有点相似,釉色和装饰印花基本一致,大多为莲花、牡丹、缠枝、动物、菊花,还有“金玉满堂”、“嘉庆福寿”文字、菊花纹印花为其特色,印花十分精美,也还有褐点彩动物执壶,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