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大官屯窑始末
2017/12/24 12:21:12
金代陶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金海陵王迁都燕京为分界线分前后两期。前期是指迁都前在东北地区的陶瓷生产,以辽宁抚顺大官屯窑和辽阳冮官屯窑为代表,多为日用粗瓷,后期是指金迁都燕京以后到金灭亡这段时期关内广大地区的陶瓷生产1。金代后期的瓷窑大都沿承宋代而继续烧造,为人们所熟知,而金代前期特别是大官屯窑,由于时代变迁和资料的局限性,鲜为人知,对其研究者更是寥寥无几。
旅顺博物馆收藏一批大官屯瓷器,系日本殖民统治大连时期,以关东都督府博物馆为首的工作人员赴大官屯地区调查所得。此次,笔者经查阅当时相关的日文资料,对其来龙去脉进行详尽的梳理、整合,并对馆藏大官屯瓷器的类别、用途等进行初步整理,以期为金代早期瓷器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日本人拍摄的抚顺古窑发掘现场
抚顺大官屯窑址
一、大官屯窑址的发现与发掘
大官屯窑址位于今抚顺大官屯火车站东南,紧靠发电厂。创烧于辽代晚期,金代前期广泛烧造,是我国北方地区金代瓷器的代表。
最早发现大官屯窑址的是大陆日日新闻社员河村芳男。河村氏因病辞职归农,在大官屯附近开辟一农园,开垦过程中,河村氏在园内及附近地区发现有散乱的古陶片并将其采集。1919年关东都督府博物馆(即现在的旅顺博物馆)同抚顺炭矿事务员等人,对大官屯古窑进行了首次调查,1925年又同河村氏一起再次调查,在调查中又采集了大量瓷器和碎片,并根据周围地理特征,判定该地区应存在一座尚未发掘的古窑2。
大官屯窑的正式发掘是在1936年,起因是松田嘉吉在开采一座小丘时发生了崩塌,进而发现了一砖结构的遗存,遂将此事报告给当时抚顺新报的窪田社长,窪田社长又报告给了当时奉天方面的古迹研究专家渡边三等人。同年8月11日奉天医大的黑田源次博士、国立博物馆的河濑松三、园田义范等人与渡边三来到抚大官屯,经初步考察,确定于13、14日进行发掘。另外,发掘之时,满日文化协会的杉村勇造也参与到其中。此次发掘的详细内容记录于奉天方面的报告3。
根据杉村勇造绘制的窑址草图4及当时的发掘记录可知,大官屯窑外观为圆形,平面作椭圆形,立体为馒头形,这是当时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窑炉形式5。窑室直径约8米,前开一门,作装窑和出窑以及烧火之用,窑门长约1.8米、宽1米,窑门内为半月形火膛,有窑床和烟道孔。窑壁皆用耐火砖砌筑,外用土坯接筑,再涂抹黄泥。与当时各窑用柴草做燃料不粗糙,施釉不到底,釉色有黑、褐、绿茶( 荞麦) 三种,出土物以直径60厘米、高1米的大缸为首,另外有长形壶,大大小小的碗、碟等。此外还有小马、小狗等各种 陶瓷器。窑址归抚顺炭矿事务所管理,出土物保存在抚顺图书馆及奉天国立博物馆6。
二、旅顺博物馆藏大官屯窑瓷器
旅顺博物馆收藏的大官屯窑瓷器大多为当时的关东都督府博物馆工作人员两次赴该处调查所得。主要包括生活用具、玩具、窑具三大类,另有建筑构件及异形器等,有些用途尚不明确。
1.生活用具。以壶、碗、罐、瓶为多。壶分有把壶和无把壶两种,其中有把壶又有环把和直把之分,有施黑釉者也有全身无釉素胎烧制。瓶的形制比较丰富,共分四种类型,有普通的小口瓶,有双系、三系瓶,还有沿续辽代契丹族传统样式的鸡腿瓶及造型优美的长颈玉壶春瓶,釉面粗糙,一般下腹部及底部无釉。罐的数量在同类中较多,分四种类型,有简约的无耳无盖罐,有大口、广肩的双耳罐,还有盖罐,有把罐。
抚顺松田桥外出土的白釉古陶器(日本图书馆采集)
抚顺大官屯窑址出土的素烧土器[中为在老虎台出土](日本图书馆采集)
抚顺杨柏堡河边出土的素烧土器(日本图书馆采集)
抚顺松田桥北发现的陶器制品(日本图书馆采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