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莲瓣,也有瓣尖向内凹的莲瓣。还有一种瓣内涂满青料的莲瓣,瓣体狭长,顶部为圆弧形,没有凸起的瓣尖。在排列机构上,有的各自分开留有间隙,有的互借边线连在一起。此外,单层莲瓣和双层莲瓣也都兼而有之。
 
明永乐 青花莲瓣纹漏斗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明代中期,青花瓷器的装饰风格由前期的洒脱豪放转变为清秀淡雅,构图层次大大减少,边饰的使用远远不如前期。永宣青花中流行的双层莲瓣仍大量使用,但很少采用“以青托白”的手法。一种大莲瓣之间夹小莲瓣的单层莲瓣纹开始盛行。这种莲瓣的排列方式与永宣时期那种外层莲瓣之间露出里层瓣尖的双层莲瓣不同,直接在两个大莲瓣之间加画一个瘦长的小莲瓣。大莲瓣内的图案精美复杂,小莲瓣则较简单。
 
明中期 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罐
      万历时期景德镇官窑烧制数量很大,青花传世品数量较多。这个时期,作为辅助纹饰的莲瓣纹常饰于器物的肩部和腹部下方,变体莲瓣纹种类繁多,风格与前期不同。主要的莲瓣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为呈几何形的竖线条和卷曲的圆圈式组合;第二种为外轮廓为双线勾勒,花瓣尖呈凹形,内部饰青料填满的如意云纹;第三种为变形后的一大一小的花瓣组合,以细线条勾勒,内部纹饰为缠枝卷曲花纹吊珠。此外,这个时期装饰在蒜头瓶口的莲瓣纹,尚有前期遗风(莲瓣尖凹于花瓣内),但花瓣内以青料填满,内绘蓝底白花变形如意云纹。明末的莲瓣纹除继续延用中期的式样外,总趋势是向图案化发展。有的经过变形处理后已完全失去了莲瓣的自然形态,作为边饰的辅助纹饰莲瓣纹处于纹饰的从属地位,成为一种纯几何图形的连续组合。  明万历 青花梵文福字莲瓣盘 
明万历 五彩开光花卉纹玉棱瓶
 
明万历 青花高士图盖罐
      清代的莲瓣纹处辅助纹饰处于从属地位,康雍乾三朝是制瓷工艺的极盛时期,代表着清代制瓷业的最高艺术成就。期间,青花瓷不再作为主要的烧造品类,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器等瓷器品类增多。清代康熙年间,青花瓷纹饰多为仿清初“四王吴恽”的绘画风格,画面清晰干净、层次清楚、题材广泛、画面宏大。因其构图形式改变,器物边饰不再表现出程式化的特点,因此莲瓣纹运用更为减少。在清代仿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朝的青花瓷器物上,可以粗略看到莲瓣纹的运用。清代乾隆的莲瓣纹器物,器身绘制变形莲瓣纹覆莲,花瓣画法仿明代中期风格,花瓣间不留空白,内饰清代风格的特有纹饰。乾隆后期,瓷器生产开始走向于器物腹部博形莲瓣纹衰退,远不如前期精美,其莲瓣尖呈凹形,内物博的影响,也可纹风格相对于、绘画风格博物格,莲瓣尖呈前朝有所变化。
 
清康熙 青花莲瓣梵文盘
 
清乾隆 胭脂红地粉彩缠枝莲纹绶带如意耳葫芦瓶
 
清道光 粉彩莲瓣盖碗
      莲瓣纹,曾经作为佛教吉祥纹饰在中国流行了一千多年时间,逐渐世俗化,脱离了宗教的藩篱,由划刻花纹演变为绘画纹样。背后的文化含义是支撑这一纹饰发展的主要动力,常寓意为文人士大夫的人格写照。社会风气中将莲花作人格化的比拟,使莲纹具有人格化的特征,这有利于佛教莲纹向世俗化转变,在民间以更切合民俗生活的新形式广泛流传。直到现在,我们时常仍然能在陶瓷上见到她的身影,或是以主题纹饰出现,或是以辅助纹饰出现在人们面前,带给大家妙曼的形韵美感。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