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代珐琅彩瓷中的诗词与印章
2010/12/29 22:13:32
《正文》
雍正朝中期,由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烧制的瓷胎画珐琅在制作工艺上出现明显突破,即釉上珐琅彩与底部釉面成功结合,使往后的珐琅彩瓷迅速挣脱单调色地装饰,革新为白地彩绘、诗词、书法、印章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该变化不仅促进、完善了清代彩瓷制作,也成就了珐琅彩瓷旷古未有的艺术生涯。
一.珐琅彩诗词应用的发展与背景
从明清官窑器绘画发展看,器身最早出现文字书写(落款除外)的制品应是明初永宣年间御厂烧制的梵文器。虽然不同于汉字,但该类制品无意中促进了文字在官窑器上的应用。明代中期,除梵文外,官窑器上书写“福寿”、“伍谷丰登”等短语现象也逐渐增多,明末清初景德镇民窑中文字书写尤其盛行,并影响了清初官窑制作风格。康熙时期景德镇御厂制作了一些书写《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历史名篇的笔筒,还成功烧制了十二花神杯等绘画、诗词、印章于一身,文人气浓厚的官窑精品。可惜康熙后期珐琅彩瓷制作工艺并不完善,色地彩釉上难以书写诗文,局限了诗印在珐琅彩瓷中的应用。否则,该类装饰风格珐琅彩瓷的制作出现就不会推迟到雍正中期。
随着雍正七年二月十九日,御厂督陶官年希尧开始大量进贡“有釉水磁器”,表明造办处已经能够熟练烧制白地有釉珐琅彩瓷。同时,雍正帝又是文雅之人,他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无疑加速了诗词、绘画、工艺等各项指标的提升,极大程度影响了当时瓷胎画珐琅的制作。
二.雍乾珐琅彩诗词的分类与出处
雍正中期至乾隆朝,题诗珐琅彩瓷涉及的五言、七言律诗很多,所属年代久远,进一步研究它们对解析当时珐琅彩瓷设计关系很深。通过对所用诗词的整理,笔者把“已查明出处的”细分为“完全引用”与“部分引用”两种。
1.完全引用
“完全引用”类诗词在历代文献中可以找到确凿出处,除某字、词可能略有变化外,基本引用原句原意,与器物上的绘画题材相互衬托、搭配。这些诗词以唐诗最多,西汉、隋、宋、元、明时期的相对较少,这与唐诗久负盛名关系极深。
1)西汉诗词:
“芳蕊経時雪裏開”出自《尔雅》的《芳蕊经时雪里开》,原诗为:“羞梅入夜风中寐,芳蕊经时雪里开。俏傲枝头香四海,冰清玉洁待春来。”
“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出自西汉诗人苏武的《梅花落》,原诗为:“中庭一树梅,寒多叶未开。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上郡春恆晚,高楼年易催。织书偏有意,教逐锦文回。”
2)隋代诗词:
“新枝含浅緑,暁萼散軽紅。”出自隋代诗人魏澹的《咏石榴诗》,原诗为:“分根金谷里,移植广庭中。新枝含浅绿,晚萼散轻红。影入环阶水,香随度隙风。路远无由寄,徒念春闺空。”
3)唐代诗词:
“嫩蕊包金粉”与“嫩蕊包金粉,重葩結繍雲。”均出自唐代诗人韩琮的《牡丹》,原诗为:“残花何处藏,尽在牡丹房。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囊。云凝巫峡梦,簾闭景阳妆。应恨年华促,迟迟待日长。”(原诗中“囊”被后人改为“雲”)
“香傳少女風”与“色湛仙人露,香傳少女風。”均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萱》,原诗为:“徒步寻芳草,忘忧自结丛。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还依北堂下,曹植动文雄。”
“粧面廻青鏡,歌塵起畫梁。”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梅》,原诗为:“大庾敛寒光,南枝独早芳。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
“樹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原诗为:“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枝生無限月,花満自然秋。”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桂》,原诗为:“未殖银宫里,宁移玉殿幽。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侠客条为马,仙人叶作舟。愿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