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成,画面图纸下到济南花纸厂印刷制作。在当年的秋季广交会上,会战设计的餐茶具亮相,引起強烈反响,得到外商青睐,收到大量订单。
 
尹干设计的《新装》精炻器茶具
      这次会战改变了仅靠来样加工、小杯小碟生产出口的局面,有了自己设计的附加值更高的餐苶具占领国外市场。各陶瓷厂管理层知道了产品设计的重要性,加强了设计队伍的建设和设计人才的培养。这次会战结束后,局设计室的设计人员下到福山陶瓷厂和淄川陶瓷厂,帮助厂里改进和设计产品,如农忙坛罐及装饰花面。
      五
      沈惠基所长上任伊始,就组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张儒岭、吴金环、张方训、刘凱民,提出了以滑石为主体原料的滑石瓷研究课题。淄博瓷厂和博山陶瓷厂也进行了滑石质瓷的研究,市硅研所的滑石质瓷称之为“象牙黄”瓷,淄博瓷厂的称之为“鲁青”瓷,博山陶瓷厂的称之为“乳白”瓷。经过1965年至70年代的小试和中试,1977年宣告研制成功。1980年,以滑石为主体原料的滑石瓷已大批量投产,成为淄博主要生产瓷种之一。1983年“滑石质日用细瓷”获第36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牌,同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滑石质瓷,也称之为镁质强化瓷,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在生产。

      六
      1972年底至1976年,根据轻工业部重点科研项目“陶瓷颜料新品种研究”的要求,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陶瓷颜料研究室的夏侯聘卿、张道学、陈志瑞、李香莲、钱敬达研制了高抗腐蚀陶瓷釉上颜料。这种陶瓷颜料具有高抗酸碱侵蚀的能力,铅、镉等溶出量低,色泽鲜亮,完全适应丝网或凹版印刷的要求,也可以用于喷绘、手彩,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5年,轻工部、省一轻厅下达任务,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接受了研制高温快烧陶瓷颜料的任务。市硅研所陶瓷颜料研究室的陈志瑞、张道学、夏侯聘卿经过多年研究,研制了适合平印调墨印刷的颜料,使画面色层薄、易渗透,真正达到了釉中彩的效果,推出了金红、深黄、深绿、海蓝、蓝灰、黑色等21个品种,1981年获得轻工业部重大科技成果四等奖。

 
尹干设计的丝网花纸(牡丹图)
      为了配合陶瓷颜料研究室的工作,尹干有一个阶段临时在该研究室工作,主要任务是开展丝网颜料的丝网印刷工艺研制,并设计丝网花纸画面。当时轻工业局还从淄博印刷厂抽调有经验的滕余忠师傅,从制网、调料到印制进行指导和具体操作。为配合釉中彩颜料的研究,尹干也设计了诸多花纸画面,由济南新中花纸厂打印成花纸,他们与研究室的同志密切配合,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尹干设计的丝网花纸(引水上山)
      上世纪70年代,淄博市陶瓷公司下属单位还在焦宝石制瓷上开展了研制工作,淄博瓷厂研制成功“昆仑牌”色瓷,博山陶瓷厂研究成功“宝石牌”炻器,张店陶瓷厂研制成功“湖光牌”硬质陶,福山陶瓷厂也开展了炻器的研制。各厂研制的炻器大量投产,并大量出口。至今,淄博企业大量生产炻器咖啡杯出口仍在延续。
      七
      “文革”中期,高潮调往省轻工美校任教,他的校友方正良、何其荣因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调回江西老家。局设计室名存实亡,文化大革命中后期赵德政、范炜光、刘玉芬先后在设计室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配合硅研所的新材料研究,设计新的造型和画面。他们设计的长石质瓷(魯玉瓷)《手鼓》、22头餐茶具和《凌云》啤酒具,在全国第一屆陶瓷创新设计评比中分别获一、二等奖。范炜光在不同单位的工作都做出了相当成就,已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配合高长石制瓷的研制,他设计了两款盖杯造型,其中一款一直是硅研所的主打产品。高石英瓷研究成功后,用石英瓷制作的这款盖杯选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