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用瓷,故将该产品取名为“中华”盖杯。
 
尹干设计的鲁玉瓷《手鼓》茶具
 
尹干设计的鲁玉瓷《手鼓》餐茶具画面草稿
 
尹干设计的鲁玉瓷《手鼓》22头餐具获全国第一届创新设计评比一等奖
      70年代,淄博两家日用陶瓷主要的生产厂家——淄博瓷厂和博山陶瓷厂,都已有了定型、量化生产的盖杯。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作为日用陶瓷材料研究和生产单位,尚没有较为定型和量化的盖杯造型。为配合硅研所高长石质细瓷研究设计造型时,尹干考虑要设计盖杯造型。
 
尹干设计的鲁玉瓷《凌云》啤酒具(画面设计:范伟光)
 
尹干设计的鲁玉瓷《中华》盖杯(画面设计 范伟光)
 
获全国第一届创新设计评比二等奖
      他搜集了部分盖杯实物及我国部分陶瓷产区的盖杯照片,一一进行分析对比归纳。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考虑杯身的比例关系及杯身与杯盖、杯顶、杯把之间的协调及细节的处理,他精心设计了一款盖杯造型。他将设计好的图纸呈交给分管生产的胡钦佩副所长,胡所长看后,认为这个设计与其他厂的盖杯造型没很大区别,没必要加工制作。因领导没有批准,也就无法将图纸下达到试制车间模型组进行模具制作。尹干只好自己上模型轮车模、制胎、翻模。他制了两套模具,一套是光身,一套在杯身的下部雕刻了菊花花瓣纹。他将两套模型送到试制车间注浆成型和烧成。烧制出来后,大家都说好,所领导也很满意,决定这两个造型都量化生产。让模型组的梁传珠同志整理胎套,翻制模型。生产了一个阶段后,淘汰了刻有菊花瓣的盖杯造型,留下光身的盖杯造型继续生产。
      八
      1977年,淄博市陶瓷工业公司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协商,决定在淄博瓷厂招待所举办陶瓷美术设计培训班,分造型设计与装饰设计两个班,学员来自全省各陶瓷产区陶瓷厂的美术设计人员,陶瓷系老师陈若菊、张守智、杨永善等都来培训班授过课,较全面系统地传授了图案设计、陶瓷造型与装饰及有关知识,对学员的作业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这次办班,各厂美术设计人员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回厂后设计了不少新的茶餐具造型与画面。1980年在轻工业部、中国陶协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陶瓷创新设计评比中,淄博产区的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从材质到造型装饰都很新颖,大放异彩,获奖最多,是淄博市陶瓷公司和各陶瓷厂连年抓材料研究和产品设计的一次集中展示。
 
张守智与刘凯民
      山东省陶瓷公司崔永顺调任省轻工厅厅长、沈惠基调任省轻工厅总工程师以后,杜祥荣同志任研究所所长。山东虽然缺乏优质黏土,但长石和石英的储藏量大,品位高。杜祥荣所长决定研制高长石质日用细瓷,在他的主导下,组织了刘凱民、陈峭、高安君及化验室部分科研人员攻克这一课题。这项成果,1980年6月通过了省级鉴定,198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九
      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北京饭店准备建日本餐厅和会客厅,时值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在淄举办培训班的后期,张守智向北京饭店推荐了淄博瓷厂的鲁青瓷、市硅研所的象牙黄瓷和高温窑变花釉。选定日本餐厅用鲁青瓷、日本客厅用象牙黄瓷。田良永负责鲁青瓷餐具设计任务,象牙黄瓷客厅用瓷的设计任务由尹干承担。他们到北京饭店,领导讲了这次设计任务的重要性与要求,饭店高级厨师讲解了日本餐的特色、上菜的要求与程序,还与他们一起共进日餐。
 
尹干设计的北京饭店会客厅用瓷
      从北京回来后,尹干开始客厅用象牙黄瓷的造型设计,装饰纹样由尹干的校友黄元英设计,期间张守智先生也不断给予指导。经过反复设计修改,他们再次到北京征求意见,并确定了日本客厅用瓷和日本餐厅窑变花釉日式酒具及水果盘的设计方案。这套客厅用瓷包括:壶、壶托、杯、碟、糖缸、奶缸、平式水果盘、烟灰缸、口纸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