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
2017/8/24 17:31:13

      南宋官窑是中国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至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公元一一二七年,宋氏南迁建都临安(即今杭州),宋代朝廷先后在杭州建造了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烧制专供朝廷使用的青瓷,产品以香灰胎质、玉色釉质、紫口铁足、珍珠釉泡、冰裂纹片、国器造型六大特色闻名于世。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两处官窑,均为南宋朝廷官家自建,史称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烧造时间虽然较长,但由于制作材料特殊,工艺复杂难度大,烧成合格率很低,且作品仅供朝廷使用,不得流入民间,所以传世作品稀少。现存南宋官窑传世作品除了散落在国外,北京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馆、南京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亦是及少量珍藏,即使是一片南宋官窑青瓷碎片,也是十分珍贵。二零一五年四月七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一件高度为二十二厘米南宋官窑『八方弦纹盘口瓶』作品,以一点一三八八亿港元成交,可谓是片瓷值千金。
      史记
      南宋官窑是宋代名窑,宋史有文字记载。元·陶宗仪著《南村辍耕录》引南宋·叶真《坦斋笔衡》对南宋官窑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有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宋史文献中关于南宋官窑的记载,文字虽然不多,但明确了南宋官窑建立的历史背景、烧造时间、烧造地点、烧造制度、窑器称谓、窑口名称、瓷质品格。宋史文献确立了南宋官窑的历史地位。
      对南宋官窑烧造的青瓷特征,明史有比较具体的论述。明·曹昭《格古要论》:『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烧者,无纹路。』明·高濂《遵生八笺》:『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明·谷应泰的《博物要览》对南宋官窑制瓷原料的品质进行了记载:『官窑在凤凰山下,其土紫,姑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紫口,乃器口上仰,釉水流下,比周身较浅,故口露紫痕。此何足贵?惟尚铁足,以他处之土,咸不及此也。』
      明,王士性的《广志绎》对南宋官窑制瓷原料的稀缺性作了记载:『官、哥两窑,宋时烧之凤凰山下,紫口铁脚,今其泥尽,故此物不再得。』
      帝谕
      南宋官窑是南宋皇帝宋高宗钦定的南宋朝廷官家自建宫廷瓷窑。《宋史·礼志一》记载:『南渡中兴,锐意修复,高宗尝辅臣曰:「晋武平吴之后,上下不知有礼,旋致祸乱。周礼不秉,其何能国。」宋高宗推出兴礼盛国周礼概念,确立了南宋官窑烧造国典礼器的重要作用。对南宋官窑的建立,宋高宗命朝廷官员专门负责,绍兴十四年(一一四四),宋高宗皇帝对宰执下谕:『国有大礼,器用宜称,如郊坛须用陶器,宗庙之器,亦当用古制度等。卿可访求通晓礼器之人,令董其事。寻以命给事中段拂,户部侍郎王铖,内侍王晋锡』。对南宋官窑烧造国典礼器造型式样和制作工艺,宋高宗皇帝有明确要求。《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廿六记载:《丙寅(绍兴十六年,公元二四六年)太常寺奏大礼祭服事,上曰(宋高宗):「朕常考三代礼器,皆有深意,后世非特制作不精,且失其意;朕虽艰难,亦欲改作,渐令复古。」宋高宗确立了南宋官窑崇高的国器地位。
      南宋官窑历史、文化、艺术、技艺也深受清乾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