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东|墨侯穿上褐彩衣 月白池中好耕田
2021/11/4 12:15:54
墨侯穿上褐彩衣 月白池中好耕田
——— 金代鹤壁窑钧釉砚台赏析
李建东
目前发现的金元时期鹤壁窑钧釉瓷器,大体可分为九大类型:一是饮食器;二是日常生活用具;三是枕卧器;四是闺阁用器、五是佛(道)前供器;六是陈设器;七是玩具器;八是文房器;九是实用工具类。这一时期鹤壁窑钧瓷品种的多样化,不仅满足了广大的消费者,还加速了烧造业的兴盛。在钧釉文房雅玩之器中,笔者过眼的有鹤壁窑琴炉、水盂、笔洗、砚滴,未曾遇见过砚台,曾想既然有笔洗、砚滴其相配套之器具,也必定有砚之物矣。近日应邀前往鹤壁市著名收藏家宋春风道友工作室,有幸品鉴他珍藏的一方金代鹤壁窑钧釉砚台(图1),终于佐证了笔者多年的猜想,兴致所至,撰写此文,以供大家品鉴。
图1 ,现为春风工作室收藏
一、金代鹤壁窑钧釉砚台的形制
砚台是我国文房四宝之一,它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从远古的研磨器伊始至汉唐时期,砚台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变迁、演变与文人的审美参与,砚的形制基本定型,到了唐代就有了四大名砚之誉。砚石也从最初的青石,逐渐衍生出陶砚(包括澄泥烧制、瓦砖改制)、金属砚、水晶砚、玉砚、漆砂砚、瓷砚等多种质地的砚台。从实用角度、发墨状况看,以端、歙、洮、红丝等细腻的砚石,及陶质的澄泥砚为佳。古有“武士爱剑,文人爱砚”之说,砚台在文房四宝之中,其石质的特性优于笔墨纸,最具有:可玩可赏可藏可传可赠之用,是历代文人雅士梦寐以求的文房雅玩之器。在古时文人眼里如能寻得一方质地尚佳的砚石,如获珍宝一般,视为一桩幸事,需择日邀友品鉴一番。文人雅士持文字以易食,故以砚为田。得佳砚者,自必题铭,或邀人书之,或请高手镌之,故以记之。东坡先生以“我生无田食破砚”而自嘲,以石田力耘,必有丰年,华耕无税,是文人舞文弄墨、自在逍遥之雅事。
从考古发现魏晋、南北朝、隋代比较流行瓷质的砚台,形制多样,以圆形的辟雍居多,其釉色有青釉、白釉、黄釉褐彩等。至唐宋时期,也有烧造三彩、酱色釉等品质的瓷砚,随着石砚在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发现,加速了砚石的开采利用,相对烧造的瓷砚,其质地不如石砚细腻易发墨,加之文人士大夫的推崇,石砚基本取代了瓷砚。但在烧造的瓷质砚台之中,钧釉砚台非常罕见。金代鹤壁窑钧釉砚台的发现(图2),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这方钧釉砚台其形制为长方形,它承袭了宋代制式,上宽下窄,砚侧四边向内斜收。其砚长14厘米,砚前额边宽7.2厘米,砚底边宽8.3厘米,呈现前窄后宽,砚厚1.6厘米,砚底缘边与堂底面有脱釉现象。砚堂微微凸起,砚面整体施有一层薄薄的褐彩;砚缘边宽0.7厘米,左前缘边有残;此砚非整体施钧釉,只是在砚池花口凹形中施有月白釉(图3),其釉留有烧造过程中的积釉与晕散之迹;砚底面呈微微的拱形,两侧边上划有隐约的细线,流露出抄手砚的遗韵,整个砚底面被一层火石红覆盖(图4)。从砚的脱釉和磕碰处,观察砚的胎质,呈现出深灰色(俗称香灰胎),尽显质地非常细密坚实,轻轻一弹清玲悦耳。宋代崇文抑武,金代尚武轻文,从审美角度观两朝之砚,宋砚简约方正典雅,金砚简洁朴貌素雅。纵观近年来,各界收藏的砚展来看,宋砚多金砚少。金代鹤壁窑钧釉砚台,可谓金代瓷砚形制的特殊器。
(图2 ,现为春风工作室收藏)
(图3,砚池,现为春风工作室收藏)
(图4,砚背面,现为春风工作室收藏)
二、金代鹤壁窑钧釉砚台褐彩之谜
金代鹤壁窑钧釉砚台的发现,其特别之处在于,不仅填补了鹤壁窑钧釉文房砚器的空白,还与目前在国外博物馆珍藏的钧釉砚台有着明显区别(图5),即整个砚台除砚池施月白釉,其砚面均施褐彩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