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东|宋代遇林亭窑黑釉金彩花卉文字纹碗赏析
2023/10/18 16:03:27

一件金彩碗    半部宋代史
  ——— 宋代遇林亭窑黑釉金彩花卉文字纹碗赏析

黑釉金彩“寿山福海”四字纹茶碗(图1)


  宋代品茗斗茶上自帝王将相,中起文人士大夫,下至黎民百姓此风尤盛。一茶一盏,就折射出大宋整个社会发展的状态与大众生活的品味,反映出社会风尚坐标与价值取向,为研究宋代茶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宋代茶盏以各种黑釉窑变的釉色彩斑为美,茶盏之名,是根据釉变斑点的形状而命名的,有兔毫、油滴、玳瑁、鹧鸪斑、曜变釉、木叶纹、剪纸漏花等品名。在茶碗(盏)之中描金彩绘的黑釉碗,其装饰工艺极其罕见。据记载日本根津美术馆与德川美术馆编辑的《天目》一书中,其中有黑釉金彩“寿山福海”四字纹茶碗(图1)。
 

    今日笔者有幸观赏到黑釉金彩“满堂金玉富,世代子孙荣”十字纹茶碗(图2-1,图2-2),还未查阅到相关文献记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现赏析如下,以飨读者。
    一、品宋代遇林亭窑黑釉金彩花卉文字纹茶碗的艺术之韵
  东京汴梁作为北宋朝的帝都,到了宋徽宗时期,社会文化的繁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中国传统文化开始由雅入俗,呈现出市井的热闹和繁华。这一时期商业的兴盛和城市的发展造就出新兴的市民阶层,在中产阶层中逐渐兴起茶宴品茗“斗茶”之风,已成为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悦情雅事。宋徽宗赵佶在他的《宣和宫词》中写道:“今岁闽中别贡茶,翔龙万寿占春芽。初开宝箧新香满,分赐师垣政府家。上春精择建溪芽,携向云窗力斗茶。点处未容分品格,捧瓯相近比珠花。螺细珠玑宝合装,玻璃瓮里建芽香。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苏轼东坡先生在《送南屏谦师》一首诗中曰:“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勿(一作忽)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儿酒。”可见茶道此风助长,无论皇室贵族,还是黎民百姓,无人不乐于此道。由于佛道文化的注入,文人雅士的推崇,使得茶事之具,倍受人们的青睐。徽宗崇道,自称“道君皇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社会的审美追求,趋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融合,瓷之器自然釉色斑彩的肌理之变,形成质朴清纯、凝重内敛、含蓄隽永的典雅之美。人们不再唯器之金银为荣,而以清雅的黑釉瓷为佳,其“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就成为社会大众的审美取向。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烧造茶盏的窑口,盏以建窑最富盛名。徽宗帝在《大观茶论》中赞曰:“建盏胎骨既厚,宜于久热,且釉色黑,水痕易验,故最宜斗试”。成为皇室御用茶具。除其建盏以外,吉州窑黑釉窑变茶盏颇具特色。河南处于京畿之地,不乏有鹤壁窑的油滴釉黑盏、当阳峪窑的酱釉盏、登封窑黑釉五角盏等等。
 
 
    此遇林亭窑黑釉金彩花卉文字纹茶碗,口径10.2厘米,高4.5厘米,足径3.6厘米。碗撇口,呈棕褐色,沿有修。碗斜腹,内沿下1厘米处起凸凹的内折痕一匝圈棱,可谓“注水线”。碗内描金彩绘已脱落,折光可分辨出残存的文字与图案。下绘双圈弦纹描彩线,内绘三竖分割线,呈半环圆形,各书写行楷“满堂金玉富”与“世代子孙荣”共十字文句(图3-1,图3-2) 。 
(图4) 

(图5)
  碗的近心处彩绘双圈弦纹,碗心绘梅花团纹一朵(图4),周围绘放射状线条纹。外壁施半釉不及底,有两处挂有釉泪痕,露胎处,可看出胎体含砂量较大,胎质粗松(图5),足圈浅凹。由于胎泥中含砂较粗,修胎时往往发生阻刀和跳刀现象,修胎处留有不规则的刮削痕,线条显得十分生硬。碗内施满釉,呈现出黑釉酱色小斑点状,更显得古朴典雅,如银河之繁星点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