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生,曲直有致,成为独特的装饰手法。在熏炉等少量器物上采用镂空技法。瓜棱瓶、靠壁瓶、挂瓶等采用模制成型。南宋龙泉青瓷的另一装饰手法,就是采用瓜果和花卉的元素来设计器型,可称之为自体装饰,如荷叶盘、莲花碗、桃洗、菱花盘、葫芦瓶、白菜瓶、瓜式壶、莲花式或橄榄式鸟食罐等。概括起来说,就是充分结合了薄胎厚轴技术和精致轻巧的造型。运用最简练的艺术手法,创造了新的风格,获得不平凡的艺术效果。
      “朱砂底”是南宋弟窑产品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青瓷制品烧成后,在产品底部没有上釉的部位呈现出黄色或红色,称为“朱砂底”)。青瓷制品形成“朱砂底”,是由于胎内含有一定量的铁的氧化物,而且在烧成后期的冷却阶段产生二次氧化,有一定数量的氧化亚铁被氧化的缘故。
      龙泉窑在元代,具有鲜亮紫红色的露胎贴花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就是贴在釉上的装饰没有釉,如用紫金土模压的烧成后呈紫红色,出现褐点彩和镂刻装饰,印花有阴文、阳文两种,以阴文印花为主,贴花也有满釉和高胎的区别。元代的大器,如大瓶,胎体厚重,周身有凸花缠枝牡丹,中腰以下有蕉叶纹边饰,用刀雕刻而成。而禽戏五管瓶,运用刻划花、贴塑手法,装饰华美,辅以篦点纹和篦划纹。
      明代龙泉青瓷的装饰手法以刻花和雕花为主。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