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绿中泛蓝、乳浊失透、玉质感很强”之说,其釉的基色都应以绿色为主。它的成因,一是釉层较厚,为多次施釉加厚釉层所致,釉层越厚颜色越绿,一般来说,美的梅子青釉的釉层厚度至少在0.8毫米以上,多数为1.5~1.8毫米,器皿底的流釉可厚达3~4毫米;二是烧成温度高,梅子青釉烧成温度应1310~1320°C之间,高于其他青瓷,使釉层达到最佳玻化状态,让釉中的石英、黏土团粒和钙长石晶体更多地熔入釉中,减少釉层中的气泡,从而加强光的穿透力,使釉面呈现出清澈明亮的质感;三是在强还原气氛(把陶瓷原料中的三氧化二铁还原成氧化亚铁的过程)中烧成;四是对胎色的要求更白,也就是胎料的化学成份中铁低钙高;五是釉中铁氧化物要达到一定含量。
 
夏侯文·新粉彩 蕉影遮鱼
      粉青釉具有脂粉般的细腻感、云雾般的朦胧感和白玉般的凝润感,柔和淡雅,粉润如玉。釉色以蓝色为基调,呈色青蓝,青中泛蓝、蓝中含青,颜色淡雅细腻。釉色接近蓝绿或者蓝灰,其青翠碧绿的程度不如梅子青。古代龙泉粉青的釉色更接近天蓝色,如果增加釉中的含钙量,烧成后可以呈现青蓝色调,即天蓝色或者天青色。粉青釉的特点是物色接近蓝绿或者蓝灰,其青翠碧绿的程度不如梅子青,其釉层不透明或者半透明,玉质感最强,釉质硬度较梅子青釉略低。粉青釉的烧成温度在1170-1280°C之间略低于梅子青釉的绕成温度。现代龙泉的釉色与以往的釉色有微差,釉色风格各家均有所长,总的来说,釉色的纯净度更高,特别是对传统粉青釉的改变,使其既高雅清亮,又沉静内敛,仿佛汪浅碧的湖水,表现出很强的玉器的透明感,又能最大程度在玉质的透明度中映现装饰图案之美,成为受人喜爱的“新粉青”。而这个新粉青的最大贡献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侯文先生。
      天青釉,将粉青釉的窑温提高一些,使之提高玻化程度,釉质更透明,釉色更深,就会产生天青色。天青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深天青,另一种是淡天青或天蓝色。
 
夏侯文·百年好合小口瓶
      豆青釉,顾名思义就是如青豆色,介于梅子青和粉青之间,淡绿粉润,柔美似玉,釉色稚嫩。豆青釉的化学成分与烧成温度与粉青相近,其釉层肥润,釉质乳浊失透,气泡较多,石英颗粒密集,光泽内蕴含蓄,胎色要求更白。
      淡青釉,即清淡的绿色,属石灰釉,青中闪黄或者黄中闪绿,颜色浅淡,其釉质透明,气泡稀少,开片多细碎透明。
      灰色包括:浅灰、深灰、灰青、靛青、虾青。
      龙泉青瓷的历史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灰色釉产品。灰色本身就是一种中间色调,极易产生变异,与其他色素结合后形成以灰为基色的衍生色。灰色釉基本都是高温下形成的,常因过烧才能显现。白胎青釉器多半是因过烧而呈现灰色调,黑胎青釉器多半是因欠烧而呈现灰色调。白胎器上浅灰色釉,釉质凝润细腻,釉面致密且硬度高,很少开片。釉下气泡均匀密集,光泽腴润,半浊半透,玉质感较强。黑胎器釉灰色的最多,由于釉质玻化程度不够,多数釉面乳浊。宋末元初的深灰釉,釉质透润有玉质感,玻化程度较高,釉下气泡较少,呈雾浊状,胎质致密坚硬,胎色深灰。靛青是天蓝色或者深灰色与褐色的混合色,色调深沉,呈深灰褐色,有的闪绿。虾青,是与青虾腹部的颜色接近的一种釉色,介于灰青与浅灰之间,釉质与靛青类似,烧成温度较高。
 
米黄釉
      黄色釉包括:淡黄、炒米黄、褐黄、青黄、蜜蜡黄。
      淡黄,是黄白相间的一种釉色,釉质透明亮泽,玻璃感强,开片细碎,容易剥釉。炒米黄,又称米黄,是一种接近正黄的釉色,釉层较厚,釉质半浊半透或者完全乳浊,釉面细润,开网状纹片的多。褐黄,也称茶色或烟色,类似串烟后的颜色,常在欠烧器上显现,釉层较薄,釉质透明的多,釉面润泽,常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