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花双鱼洗、双鱼盘,轻盈精致的荷叶碗、莲蓬碗,设计巧妙的桃式洗、琮式壶,浑厚庄重的内折口莲瓣钵,小巧玲珑的各式鸟食罐,实用美观的莲瓣盖罐,以及船式砚滴、雄鸡香熏、三足花囊,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青瓷器,标志着南宋龙泉窑在造型方面,确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以瓶类的造型为例,可知南宋工匠的独创才能和变化技巧。如凤耳瓶、鱼耳瓶或螭耳瓶,它们的基本造型是简腹、直颈、暗圈足,肩部与颈部交界处成一道倾斜的转折面,整体显得单纯、挺秀,均由直线构成,看似平凡无奇,但它却运用了动物的题材塑成双耳,以生动优美的凤头、双鱼、蟠螭等形象,装饰在瓶颈两边,使动静相生,曲直有致,增加了它的艺术魅力,成为龙泉青瓷的特有形式。凤耳瓶、鱼耳瓶是南宋龙泉窑代表器型,于南宋时新兴且流行,用来盛水和插花。凤耳瓶直口、细颈、斜肩,棒槌形瓶体,饱含南方典雅气质;取凤首附贴于瓶的颈部两侧为耳,两凤相背对称,双双瞩目远眺,神情端庄,别具风韵;釉色为梅子青釉,其色泽和质地之美,代表了我国历史上青釉烧制的最高水平。整体风格敦厚,造型秀美,不事繁缛,于庄重中有俏拔之态。
      再如弦纹瓶,长颈、盘口、腹部扁圆,下有圈足, 颈部凸起粗弦纹二周,腹径最宽处也有凸弦纹一周,整体表现出安定稳重和明朗大方的特点;同是弦纹的环耳瓶,则腹部较深,颈部较短,颈、肩、腹三者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由一条曲线连结组成,在颈部饰着双环耳,与通体的细弦纹相配,器形便显得柔和丰腴,均皆佳妙。
 
      采用瓜果和花卉的形态来设计器形,是南宋龙泉青瓷另一特色,如荷叶盘、莲蓬碗、桃洗、菱花盘、葫芦瓶、白菜瓶、海棠瓶、瓜式壶、莲花式和橄榄式、鸟食罐等,广泛运用自然界植物的题材,赋予青瓷优美活泼的造型,突破几何形曲直线规律的束缚,扩大瓷器的造型领域。南宋桃式洗就是典型一例,它的器形是一个半剖的桃子,近蒂处还有一片桃叶紧贴在口沿一边,它不同于如实地募仿,而带有浓厚的装饰风格,同时也很适合于该器的用途,此谓“模范端巧”,体现了龙泉制瓷匠师们的艺术才能。
 
      在南宋的器型中,取代明器多管瓶、盘口瓶地位的,是以堆塑等手法出现的虎瓶和龙瓶等。例如现存于博物馆的“虎瓶”,器高25厘米(缺盖),口径8.2厘米,腹径13.5厘米,长颈、 溜肩、回腹、圈足,肩颈部位堆贴一只虎和云凤纹,粉青色厚釉,釉色晶莹透澈,造型规整,制作工艺精细,应是南宋龙泉窑的代表作之一。再如“龙瓶”,器物通高26.9厘米,盖径10.6厘米,口径8.7厘米, 腹径13.6厘米,盖顶堆塑一只展翅飞翔的凤鸟,盖上堆塑四朵对称复形的云纹,盖沿为花口;瓶体直口、短颈、圆肩、圆腹、圆足;颈与肩部堆贴龙云纹,龙为昂首三爪,犹如穿云破雾,形态逼真;釉色青绿,局部呈青灰色。
      除此之外,南宋龙泉窑的佳作还有:“翠青五管瓶” (又称翠青莲瓣花插,高13.2厘米)、 “青瓷长颈瓶”(高 30.1厘米)、“青瓷钵” (口径13.4厘米)、“青瓷盖瓶”(高27.5厘米)和“粉青鬲式炉”、“翠青釉琮式瓶”等。
 
      南宋晚期至元代的存世珍品有:“龙泉窑青瓷船形砚滴”,这是文房用品,粉青釉,灰白胎,该器物高9.3厘米、长17.3厘米,瓷船上平排坐着一男一女,篷侧是身披蓑衣的船夫,船舱下部中空,前有一小口,可以注水,是集观赏和实用为一体的青瓷珍品。还有一种特有产品, 即“青瓷双鱼洗”。洗是古代文房中的器皿,形似浅盆。这件双鱼洗,形状为敞口,宽平沿,腹自上而下向内弧收,平底、圈足。腹外壁饰莲瓣纹,内底贴横印双鱼,呈摇鳍摆尾状,首尾相随。洗的口沿钻有四孔,双双相对,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