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冰裂纹片,胎色较深。青黄,是指绿色混杂黄色,即绿中闪黄的釉色,釉质一般比较通透滋润,胎色较白或者灰白。蜜蜡黄是一种黄中有褐,褐中闪红的混合色,类似蜂蜜或者琥珀色。釉质通透凝润,釉玻璃感,釉面如冰似玉,釉层较厚,釉下气泡较大、透明,可见石英颗粒,开冰裂纹片或者网状纹片。
 
天目褐釉
 
油滴天目釉
      龙泉青瓷釉色发展历经沧桑,在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意识融合交织中,步入了全盛的时代,推动了龙泉青瓷艺术高层次的发展。这些传统的瓷胎体和釉色,现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丰富,除了传统的诸多釉色外,从业人员还研究成功了前所未有的釉色,如:高温黑色釉、紫铜色釉、虎斑色釉、赭色釉、茶叶末色釉以及乌金釉等。这些新颖的釉色,用在釉色装饰中,往往会有出人意表的美学效果,更多的人则在粉青或梅子青的釉面上进行点彩,适当点缀一二耀州耀斑釉,或天目金滴釉、黑色芝麻釉,赋予器物以跳动奔放的釉色美感。
      龙泉青瓷的诸多釉色中,以追求表达润如玉质的翠色效果的粉青和梅子青为代表色,特别是对梅子青釉,创作者无不追求厚釉,类玉类冰的感觉,因此往往反复素烧,反复浸釉,薄胎厚釉,最终形成翡翠般的深碧的效果,意味深远,情最交融。但也有不少产品一味要突出“青翠”的釉色。在传统的梅子青釉中加入适量的化学成份,这种釉色人们称之为现代梅子青,从审美上来说,这种现代版的梅子青火气大,沉稳不够,釉质不够透亮,不如传统梅子青耐看。
      夏侯文在釉色装饰上,有着独特的研究和运用。新中国成立后,格子青釉和粉青釉这两大釉色的配方被陆续破解,从而成为大众配方,在各家均有区别大众配方的秘密诀窍的情况下,夏侯文着重于器物装饰的“因材施釉”和配方的精心筛选。值得特别一提的、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夏侯文遵循老祖宗的认知传统,其釉色寻旅严格追求崇尚自然的路径,在自然界的植物和矿物中寻求最能体现玉感和“青”的色釉配方,拒绝任何花哨的、速成的、有侼于自然大成的现代手段;因为手段的不同,终极目标也就大异其趣。因此,夏侯文的轴色配方,有自己的特色,在釉料的选择和配备上,有独特的洗涤、筛选之法,然后再配制自己的独门原料,能与自己作品的胚体更匹配,能凸显出最好的艺术效果。
      夏侯文首先做的,是在同一器物上尝试粉青和梅子青共辉的努力,从而开始了他的釉色寻旅。1996年,他在“葵花扁肚瓶”上成功地进行了粉青和梅子青两种釉色合为一体的实验,上部为葵花纹粉青釉,下部为点彩梅子青釉,体现了他对釉色把握的高超技艺。远在这之前的1983年,他根据东海沉船上的龙泉瓷碗的碎片,成功仿制弟窑粉青莲瓣大碗。这只碗撇口,粉青色,碗外浅刻两层莲花瓣,碗底部12朵丰满短瓣花,腹部24瓣修长莲瓣,排列整齐有序,碗内是鱼戏荷莲,釉水丰约适度,雅致高贵,特别是色泽的美丽非常诱人,可以看出他对釉色的精准的把握。最能体现釉色成果的,是他推陈出新的“九寸双鱼洗”。双鱼洗原为宋末元初器物,造型仿汉代铜鱼洗(洗是古代盥洗器皿,属盆器),敞口,宽平沿,腹自上而下向内弧收,平底、圈足。口径23.5厘米,高6厘米。腹外壁饰莲瓣纹,内底贴双鱼,首尾相随。通体施梅子青釉,釉层丰厚,淡雅文静。双鱼是模印以后再粘贴在底上,有釉上和釉下两种:釉上贴鱼没有釉,烧成后鱼呈紫红色,为露胎贴花;釉下者,经多次施釉,隐约可见双鱼。夏侯文的创新是,将浅盆的鱼洗变成了微凹的鱼盘,将模印紫泥双鱼首尾对署粘贴在圆盘中央,盘边饰以菱花样,盘腹刻6组水波纹,背面饰26莲瓣纹,采用釉上工艺,施以多遍的梅子青釉,厚而饱满,如同凝脂,深湛碧绿,仿佛潭春水,它的釉色和装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远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