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的历史与装饰特征|成型技艺
2018/9/4 14:45:42

 
      古代龙泉青瓷的造型手段,主要是拉坏、模制和捏塑。
 
拉 坯
      拉坯,即在辘轳的转动中,用手的力量和技巧将泥坏拉成不同形状的坏件,大件器物则用分节分段拉坯后再镶接成器,所谓“钧运成器”
      用模子制坯之法,即称“模范成型”,一些方形或多角形的异形器物则用模压成数块,再黏合修整而成。
 
捏塑技法
      捏塑,是指完全依靠手工捏制、塑造立体器物形体的装饰方法,是对人物、动物或其局部模拟雕刻,或单独成坯,或粘接安装在其他器物身上。
  这几种方法,不唯龙泉窑独有,而几乎是中国所有陶瓷的成型方法。
 
挖足、修丕、补水工艺
      除了上述成型技艺外, 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修坏、挖足等具体工艺手段。
      挖足,又称削足、挖坯、剐坯。圆器拉坯时,足部留一二寸长的泥靶(柄),使画坯、施釉便于把持,工竣旋去泥靶,挖成底足。
      修坯,顾名思义,就是在坯体成型适度干燥后,再进行细加工,包括对厚薄不匀的部分加以规整,或在圈足与器体相接处将胎壁加厚,或在器口和圈足底端修薄,使外观规则端正,均匀光洁,比例、结构和线条匀称,成为一件符合预想和设计标准的坯件。修坯有干修和湿修两种。干修,因干燥后的坯体含水分很少,修坯时坯体不易变形,但粉尘较大。湿修,坯体的水分含量较局,坯体容易变形。
      修坯后需装饰的器物,可采用跳刀、刻刘花和贴花等工艺手段。
      器物在施釉前,还须进行“补水”,即整坯,用湿排笔或海绵浸水后刷抹,将坯面进行清洁处理,除去附着的余土、尘垢或油溃,填平细孔。
      素烧,将修好的坯继续阴干后,可在施釉前进行低温素烧,目的是提高坯体的强度,以免施釉时釉厚坯体吸水变形。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