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的历史与装饰特征|纹饰图案特点
2018/9/5 12:11:44

      莲瓣纹饰的使用在龙泉青瓷中较为普遍。六朝以后,作为“佛门圣花”,被赋予高尚和美好的含义,装饰在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中,随着历史的推移和佛教文化的本土化,莲花题材渐失了宗教意味,被演化成各种图案、纹样,成为优美的纯装饰性内容。海棠花也是古代工艺品中常见的造型或图案题材,因“棠”与“堂”谐音,象征“富贵满堂”。

 
      凤首和凤体的青瓷装饰,是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在平面纹样上可以看到凤身上细致刻划的鳞羽,作放射状的尾翎,具有东方艺术的气质,造型上可方可圆,随意曲折,可变幻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在宋代,“凤” 完成了附会世俗的标准定型,头呈鸡形,眼睛细长(所谓凤眼),喙短粗呈现鹰嘴状,以S形运动线和圆弧线组成凤身。
 
瓯江彩鲤太白尊 夏侯文作
      用鱼作装饰,是我国传统的工艺手段。“鱼” 和“余”音同,“鱼”成了“富裕”、“年年有余”等吉祥的象征,是吉祥纹饰。
 
      1.五代至南宋时期
      五代时期龙泉青瓷的纹饰以刻花划花为主,注重花纹装饰,在各式刻花内填以篦状器戳划而成的点线和弧线纹,题材有团花、重瓣倾覆莲和缠枝花、浮雕花叶加阴线凹刻的叶脉。北宋纹饰趋向简练,风格由拘谨而变为奔放,动物类纹饰有鱼纹、鸳鸯、蝴蝶、雁、鹤、龙、凤等;植物类纹饰有全枝荷花(茎、叶、花)、百合、菊花、水草、牡丹花、梅花、蕉叶纹等;其他纹饰有灵芝纹、水波纹、垂枝纹等。   
    南宋龙泉青瓷的纹饰多样,有莲花、莲瓣、荷叶、蕉叶、如意等,动物有凤凰、飞雁、游鱼等,人物等立体纹样也极具特色。用雕塑童子、佛像作为人物纹饰具有传统,历代有模印关公头像、模印瓷俑头像、雕刻瓷俑头像、雕塑人物像、雕塑西域人头像。比如,宋元时期的杯盘上有贴花人物、印花人物纹、印花婴戏纹、刻花荷合童子纹、有刻花人物故事纹、刻花玄武朱雀人物故事纹,还有瓷俑、雕塑人物头像、有雕塑观音头像、有雕塑笑佛水注、雕塑瓷俑头像、雕塑荷合童子、雕塑露胎童子、模印人物关公;明代有刻花人物故事((陶渊明归隐图)、印花佛教人物纹、印花人物八仙纹、印花人物动物故事纹等。
 
    2.元代与明清时期
    元代龙泉窑的装饰纹样,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更为丰富,注重花纹装饰,有人归纳为三大类型,“一是继承型;二是改进型;三是创新型”。继承型的纹样,就是照用前代的各种纹饰,有仿宋的折扇、波涛、蕉叶、莲瓣、龙风、鱼、牡丹等;改进型则是对前代的纹饰作了合理的改进,如对“‘满工’装饰的器物的构图布局作了改进,采用了一种分层装饰方式,层与层间隔较大,且基本上遵循一疏一密相间的原则,使器壁的纹饰显得层次分明,疏朗有致”这种或疏朗或丰满的分层装饰,让人联想到“元青花”的装饰特征;创新型的纹饰,是用新颖奇特的图案纹饰来美化青瓷,大约有“自然题材纹样,如花卉、瓜果、兽禽昆虫和山水等;有宗教题材纹样,如八仙、八吉祥和卍字纹”等,具体有鼓钉、四如意、八吉祥、方格、古钱、龟、鹤、鹿等,文字有“福”、“禄”、“寿”、“禧”、“长命富贵”、“金玉满堂”、“早攀仙桂”等。
 
      据有关著作介绍,在元龙泉产品的瓶类中,“尤以剔花、 或贴花缠枝牡丹瓶最为著名,造型装饰特点明显,即以‘三层工’形式出现,长颈多饰凸弦纹,亦有饰缠枝花纹,腹部主题纹饰均为缠枝牡丹,刻花、剔花、贴花均有,腹下部刻狭长有脊莲瓣。元代龙泉窑产品的铭文明显增多,字体有汉字和八思巴文,汉字有&ldquo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