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弟结合”的具体工艺手段
2018/9/8 16:33:22
“哥弟结合”的工艺影响巨大,特别是定向开片,即色胎绘画工艺,为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掌握,其产品成为龙泉哥窑产品的一大类别。这项工艺有一整套的表现手法, 如泥浆挤压、滚贴结合、综合装饰、雕塑与绞胎相结合等,具有鲜明的工艺特点,现一一简介如下:
1.泥浆挤压
所谓泥浆挤压,就是用哥弟混合比例的泥浆,进行灌浆生产。简单的表述是这样:即在瓷胎上或灌浆前在模具上,用一种特制的管状泥浆壶,用绘画的手法,先勾勒出纹饰轮廓,然后用同样的泥浆填平。这种方法描绘具体形象,非常工整。如果用泥浆壶在湿坯上作画,需要掌握好坯胎和作画泥浆水分的干湿度,尽可能干湿一致,否则结合不起来。
夏侯文·哥窑龙纹贯耳瓶
如果对这种工艺稍加创析,可分为三种制作技法:
第一种,用弟窑的胎泥(选白度高的为准)为色料,绘在哥窑的湿坯上或者绘在要制作的模具上,然后即刻灌上哥窑泥浆,待脱模后原先绘在模具上的白泥图案纹样将被哥窑泥浆吸附过来,在哥窑胎体上成为装饰图案纹样。入窑高温烧成。因它们各自的膨胀系数不一致,开片大小不一,色相灰白分明,格调高雅艺木,效果俱佳,而且成功率高,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代表作: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龙纹贯耳瓶”和“龙纹小口瓶”)。
第二种,将同样的白泥浆泼、甩或注入少许在模内。白泥浆多少要根据作者设想未来创作的纹样而定,动作要快。不要让泥浆在模内停留。采用快速滚动、倒、顺结合,泥浆在内因各种不同运动方式粘在模具上,部分粘上,部分未粘上,这样制作而成的纹样抽象、千变万化、浪漫、奇特、壮观,但佳作不多,要是不满意可擦去重来(代表作: “盘口扁瓶”)
第三种,首先在母模上设计好图家(要简单大方)用凹凸刻制出装饰图案,后翻制出模具来,因此模具上得到的是相反的凹纹样,然后等白泥浆规整地填入凹处,最后合起模具,灌入哥窑泥浆。脱模后。填在凹处的白泥浆就吸附在哥窑胎体上,成瓷后,灰白图案醒目、协调、规整,大片小片具在,可以批量生产(代表作:“翻口莲瓣瓶” ) 。
2.滚贴结合
早期的哥弟结合工艺的创始运用,是从平面的“滚”动中开始的。所谓平面的作品主要是指盘类器皿,将哥窑的泥胎模具坯体,放在辘轳上,通过不在同心圆上的不规则运动,迅速快捷地用刷、泼、画、涂等各种手法,将弟窑泥料表现在盘体上,因为具有不确定性,其图案神秘、奇特,趣味无穷。这类作品只要肯尝试,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图案效果,但是不具有预期性,也往往少有理想的作品。夏侯文较早用这种方法制作了“旋风的轨迹”,在哥窑开片的大盘上,刷出旋风的动势,反差对比,有特别的装饰效果,从而获得1994年浙江省陶瓷艺术设计创作一等奖。
这种方法因为有不可预期性,带来了它的神秘性,在这个基础上利用贴片的手法进行再装饰,就会变化为可预期的图案效果。于是出现了滚贴结合的工艺表现手法,具体做法是:在将要灌浆的模具上滚出抽象纹样来,即刻灌进泥浆,这时哥弟两种泥浆自然结合在一起,待坯子从模具中取出后,再贴上需要装饰的图案纹样。贴的部分最好与坯胎色调有所差别,烧成后主次分明。成功的例子就是获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一等奖的 “红色的诱惑”用哥弟结合的泥浆在模具内滚出自由的、抽象的、浪漫的纹样,为釉下胎体装饰,然后采用贴片的方法,在需要装饰的主要部位,贴加长条形的、白泥的、似花非花的几何浮雕图案,随即在白色图案上喷-层稀薄的紫金土,浮雕图案精雕细刻,呈典型的朱砂胎色调,不挂釉,在窑炉青釉的还原氛中变成了红色,从而在青瓷釉面上跳动着红色密码,是红与青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