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孝鹏:火的历练让泥土惊艳
2018/11/12 16:53:06
“现在更应该珍惜泥料,多提高陶瓷的附加值,不应该用这么珍贵的泥料去生产低仿的产品。泥土一旦烧成就不可再利用,应该珍惜每次创作的材料,不给地球生产垃圾。”
——火的历练让泥土惊艳
谢莹郑民:您对青瓷最初的印象是怎样的?
胡孝鹏:初次见到青瓷感觉很含蓄,没有过多的人为装饰,色泽温润,制作水平高超。
谢莹郑民:您是山东人,是怎么认识徐朝兴大师并拜他为老师的?
胡孝鹏:我很早就知道徐大师和他的作品,在清华大学学习陶艺的时候老师的作品经常被作为教学案例。后来,我在山东淄博的一位陶艺大师家认识了徐大师,因为对徐大师十分仰幕,加上很喜欢青瓷,所以想拜徐大师为师。经过淄博那位老师的引荐,再加上徐大师也有让青瓷走出龙泉、走出浙江的想法,我有幸成为徐大师为数不多的外省徒弟之一。
谢莹郑民:我了解到您之前所学专业是绘画,之后在生意场打拼十多年才走向了陶艺界,丰富的人生阅历对您现在所从事的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胡孝鹏:虽然以前做过多年生意,但这种人生阅历反而能够让现在的自己沉寂下来,做青瓷恰恰就是需要有平静的心态。
谢莹郑民;从绘画到做青瓷,您是不是曾经有什么情结?
胡孝鹏:是的。我从小就喜欢玩泥巴,小时候大人都说我捏什么像什么。有一次我捏了一只老鼠,竟然被妈妈当成真老鼠打碎了。后来选择做陶艺也是因为喜欢玩泥巴的这种情结,我很喜欢泥土在手里随心所欲的感觉,喜欢通过旋转让泥土在手中成型的过程。
谢莹郑民:现在,您对泥土这种材料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
胡孝鹏:泥土随处可见,并不稀奇。但经过艺术家之手,经过火的历练,泥土就变得有了生命,有了意义。它的可塑性是别的材料所不能替代的。
谢莹郑民:您一年要用掉不少泥料吧?
胡孝鹏:一般会用三四十吨泥料。 我从不舍得丢掉泥料,有些用过的都要回收再利用,有时候使用这种回收泥料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更应该珍惜泥料,多提高陶瓷的附加值,不应该用这么珍贵的泥料去生产低档的产品。泥土一旦烧成就不可再利用,应该珍惜每次创作的材料,不给地球生产垃圾。
谢莹郑民:您在创作作品之前,一般都会怎样处理您要使用的泥料?
胡孝鹏:首先,我一般会将泥料放置至少半年再使用,这个过程被称为“放熟”。
经过半年的陈腐,泥料中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会提高泥料的韧性和延展性,也会提高烧制的成功率。制作青瓷我喜欢自己作前期准备工作,每次都会反复揉捏练泥料,有时还会手脚并用。我认为,泥料处理好了作品才能做得好。
谢莹郑民:能否大致上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在创作中所使用的泥料?您一般都会怎样使用它们?在一些陶创作中,有些作者会去研究那些配比不一样的泥土,从而去寻找他自己的创作语言。您在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请结合具体的作品说明一下。
胡孝鹏:青岛不是产区,没有泥料,所以我会从全国各地的产区购买泥料使用。正因为如此,我有机会尝试各种泥料的配比,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泥料。例如,我会尝试把景德镇的泥掺到山东的泥里,把龙泉的泥掺到景德镇的泥里,进行一些配比的实验。一开始会产生些偶然的效果,逐渐就会摸索出一些独特的配比。
我现在有各种窑炉,也尝试将不同的泥料放在不同的窑炉进行烧制。我现在尤其喜欢柴烧,我觉得,龙泉的瓷泥柴烧效果是最好的,所以,我最爱用龙泉的泥料和柴窑烧制青瓷。
谢莹郑民:您为什么会比较喜欢柴烧呢?
胡孝鹏:我经常出国交流,看到韩国、日本、台湾很多陶人都在做柴烧,感觉柴烧的作品质朴不繁华。我也很喜欢木柴在火塘里燃烧时的温度,喜欢那种几天几夜的守候等待开窑一刻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