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逸瑞:铁胎青釉见初心
2018/11/13 12:36:23

 
      “近来,我在寻找一些材料配方,试图去做一些能够表达我‘童年初心’和‘返璞归真’之类情感的作品。因为年纪大了,渐渐回归本心,想追求一些简单而真诚的东西。”
——铁胎青釉见初心
      傅子莫: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制作青瓷的?
      金逸瑞:我出生在龙泉上垟,自小学到高中均是在龙泉上垟的瓷厂学校上学。17岁那年瓷厂招工,我便进入了龙泉瓷厂。最初在成型车间学习灌浆,后来调到别的部门学习,几乎所有瓷器的制作工艺都系统学习过。当时瓷厂主要是大批量生产盘、碗之类的日用瓷器,每天的工作量很大。1998年底瓷厂破产之后,第二年我便筹钱开始自己办厂。2004年,我的工厂搬到龙泉市的青瓷宝剑园区,就是现在的“南宋龙泉哥窑瓷业有限公司”。
      傅子莫:您是什么时候拜徐朝兴大师为老师的?
      金逸瑞:与徐朝兴老师结缘是在2000年。当时,我的二哥金益荣在杭州的河坊街开店,是他带我拜见了徐老师。2009年,我正式拜入徐老师门下,跟随老师进一步学习哥窑的制作技艺。现在我的工厂生产这一块主要是我夫人在管理,我协助一下,其他时间我都在做自己的作品。每天上午七点左右到十点,下午两点到四点,都是我创作作品的时间。
傅子莫:在这次的采访中,您比较想谈谈关于“泥土”的话题,您为什么会特别关注“泥土”?您现在每年大概使用多少泥料?
      金逸瑞:因为我觉得“泥士”是生命的孕有者。人、物、自然界的一切皆起源于泥土。 拿我做的“哥窑”作品来说,作品最后的造型、釉色,都与所使用的“泥土”有密切关系,泥土是哥窑作品最重要的材料。
      我的瓷厂现在走日用瓷的批量生产道路,所以消耗的泥料还是较多的,一年大致需要几百吨。我自己做作品,一年也要消耗一两吨泥料,大部分时候都消耗在实验上了,一年下来真正满意的成品也就是四五十件小东西。
      傅子莫:龙泉的泥土跟其他地方的相比有什么特点吗?这种特点是否决定了青瓷烧制之后的釉色?
      金逸瑞:龙泉青瓷之所以呈现我们所看到的釉色,与龙泉本地的瓷土有密切关系,因为本地瓷土含铁量高,故而烧制后呈现绿色。而景德镇的高岭土则含铁量相对较少,故而适合烧制白瓷。
      不过,龙泉青瓷的釉色并非仅仅跟含有铁元素的瓷土相关,还与龙泉的山山水水、龙泉人的感觉有密切关系。龙泉这个地方四面青山,常年雨水较多,树木繁盛,连瓯江水也是绿色的。我认为,龙泉人制作的青瓷,便是对自然的认知,青色,正是人们所崇尚自然的颜色。
 
      傅子莫:能否结合一下您的作品来具体谈谈您所使用的泥料?
      金逸瑞:我的作品以哥窑为主,相对其他龙泉青瓷而言,哥窑的划花等装饰少,主要是开片。器型方面变化也不大,以香炉、文房用具为主。哥窑自身的特色,应集中在胎和釉上。哥窑的胎多紫黑色、铁黑色和黄褐色。釉以米黄色、灰青色为主,釉面有开片,有“金丝铁线”“蟹爪纹片” 等说法。
      我起初做一些米黄釉的哥窑,现在看来这类作品会显得比较华丽,近来我开始做一些比较沉稳的灰青色系列的哥窑,因此在泥土选料方面跟过去相比有些改变。我在尝试烧制灰青色瓜棱瓶的时候,为了找到适合的材料,做了许多材料的实验,失败了很多次,最终才烧制成功。
      近来,我在寻找一些材料配方,试图去做一些能够表达我“童年初心”和“反璞归真”之类情感的作品。因为年纪大了,渐渐回归本心,想追求一些简单而真诚的东西。然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构思,尝试泥料、釉料,反复烧制,要经历各种失败与纠结。
      傅子莫:您刚才提到烧制灰青色瓜棱瓶的时候失败过很多次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