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春:重生之釉
2018/11/13 15:20:54

 

      “对于哥窑,不同泥土会出现不同的开片和不一样的釉色;对于弟窑来说,有白胎泥,有朱砂底的,釉色有梅子青、粉青等——这些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跟泥土都有非常大的关系。”
——重生之釉
      吴京颖: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的经历。
      叶小春:我出生于青瓷世家,从小就生活在龙泉上垟瓷厂,玩着瓷土长大。1980年12月,我招工进入了瓷厂工作。先是被分配到龙窑烧成这一块,负责装出窑和烧成工作,后来又被分配到隧道窑做烧成工作。1985年,我被调到龙泉青瓷研究所工作,跟随父亲学习胎和釉水的配方调制。当时对艺术瓷没有什么概念,后来通过慢慢学习才知道了它跟日用瓷的区别。
      1989年,青瓷研究所搬迁到龙泉,我在所里负责制胎和釉水,这份工作虽然有压力,但是也锻炼了我,促使我不断地努力学习。当时,我走遍了龙泉的每个矿区,找各种泥土来试验,慢慢地对龙泉本地的瓷土有了更深的了解,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后来由于国营企业体质不乐观,1992年我和兄弟贷款创办了龙泉首家个体青瓷作坊,一开始没钱没销路,好在有一继技之长,再加上年轻,有一份跃跃欲试的心,于是我开始从仿古瓷做起,逐渐做到礼品瓷,再到艺术瓷。
      吴京颖:您认为对青瓷烧制而言,“泥土”的重要体现在那里?
      叶小春:在龙泉,泥土特别重要,它也是我从市陶瓷这一块接触最多的材料。我跟父亲学习胎、釉水配方,就是在和泥土打交道,对于哥窑,不同泥土会出现不同的开片和不一样的釉色;对于弟窑来说,有白胎泥,有朱砂底的,釉色有梅子青、粉青等——这些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跟泥土都有非常大的关系。 吴京颖:还记得您第一次上手拉坯是什么情形吗?
      叶小春:纯手工制作青瓷是市场有了个性化需求以后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我认为跟使用模具相比,手工拉坯使作品更具有艺术价值。我第一次上手用泥拉坯,觉得即陌生又有新鲜感,那时候觉得自己的手特别笨,老是不听使唤,后来让心慢慢静下来才好像找到了一点感觉,真是万事开头难。
      吴京颖:您现在主要是进行冰裂纹创作,听说为了成功地研发出冰裂纹,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索?
      叶小春:我在青瓷研究所干了二十多年,而开始尝试研发冰裂纹这一品种,也是基于当时一个日本客户的要求。当时没有任何与冰裂纹相关的资料,实物也很少看到,只有些窑变的瓷片。我不断地设计胎、釉的配方,一方面从理论上研究怎样通过配方来制造裂纹,另一方面从温度对釉的影响这样一个思路去不断进行试验。最终,从坯体配方、釉料配方和烧制方法这三种路径尝试完成了冰裂纹的创作。
      吴京颖:在您使用的泥料中,除了本地的,会有其他地方的泥料吗?
      叶小春:龙泉是个好地方,龙泉的瓷土得天独厚,本地就有我最喜欢的泥料,例如紫金士,龙泉青瓷的釉色就是以天然的紫金土为着色剂的。我认为如果离开了紫金土,龙泉青瓷将不复存在。 我没有使用过外地的泥土,但也做过一些了解,知道有些地方的资土烧制出来的瓷器比较高白,但我还是更愿意用龙泉当地瓷土去展示龙泉青瓷最美的颜色,因为我喜欢天然的颜色。
      吴京颖:在龙泉本地,不同区域的瓷土性质是不是也有些差异?
      叶小春:的确有。例如靠近龙泉城市的西边有个宝溪乡,这里的泥士与其他地方泥土相比,烧出来的瓷器的质感就不一样。另外,一般一个地方瓷土风化的情况越严重,泥的可塑性就越强.就越好用。
      我们一般会选择大窑、安仁一带的泥土,因为这些地方在古代就有开挖的记录,说明那儿的泥土从古时候开始就有人在使用了。
      吴京颖:您一年下来,能用多少的泥土?
      叶小春:我用的泥土还是比较少的,一年差不多5吨。 不过,能做成真正的精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