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之青
2018/11/16 13:31:46
青瓷之青是与生俱来的
青瓷的前身是原始瓷器(原始釉陶),原始瓷器是最早的瓷器,瓷器是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摸索,在陶器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由陶到瓷,表明陶瓷烧造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以陶土作胎、高温烧制和器物表面有一层发亮的玻璃质釉。原始瓷器表面这一层或黄绿,或青灰的釉色,是我国独创的一种高温釉。关于釉的发明,较为可信的推测是,古人在烧陶时,燃料中含钙的草木灰偶然飘落在陶坯表面形成自然釉面,受此启发,制陶匠师们有意识的把这种草木灰涂抹到陶坯上,由此少出了代釉的器物。
釉具有色彩的装饰意义,因为釉是带着颜色来到世上的。釉本身是一种无色玻璃体,大自然界中用于烧造陶瓷的原料中几乎都含有一定量的铁元素,原始瓷器之所以呈现出青色、黄绿色、青绿色、青灰色,就是因为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分子所致。釉的发明使陶瓷工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美化器物开拓了广阔前景,为瓷器的发明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原始瓷器是在之前烧制白陶和印纹硬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选择改进原料,提高烧成温度,以及在器表面施釉等工艺中创造出来的,具有胎质坚硬、不吸水或少吸水分、器表光亮不易污染等优点。其在原料的改进、温度的提高和釉的发明上为青瓷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工艺条件,是青瓷的先驱。原始瓷器的出现,使得陶和瓷开始成为两个并行不悖的系统,各自向前发展,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中国人民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的又一大贡献,它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为人类在物质生产方面的进一步创造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青瓷也称青釉瓷器,是指胎体表面挂施有一层或绿或黄的含铁质釉料的高温瓷器,其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继原始瓷器后烧出的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最早的青瓷出现在东汉时期的越窑。早期的越窑是指在浙江上虞出现的主要烧制青瓷的窑场,随后形成了一个涉及地城广、延续时间长、生产规模大、烧造技术高的“越窑”体系。
由于大部分陶瓷原料中都或多或少的含有铁这种发色金属,这使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生产着各种不同色度的青瓷。早期的越窑青瓷因为瓷质不是很纯净,胎色往往白中胳带灰色,釉也是各种色调的青釉。也就是说,当时青瓷的釉质与釉色是自然形成的,并非人们的刻意追求。原料的本质决定了当时绕制出的瓷器只能是这种偏青色的瓷器。此外,较高的温变和较强的还原气氛也是烧成青瓷的关键因素。
青瓷的烧造从汉代的越窑开始一直到宋、元时期,前后延续了上千年,经历了一个从萌生、成长到繁荣的发展过程。同为青瓷,但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青瓷烧制效果却不太一样。这是因为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的青瓷在坯料的处理与釉料的选择上有着较大不同,由此也就形成了越窑、耀州窑、汝窑、钧窑,以及北宋官窑、南宋官窑、龙泉窑等不同窑场的青瓷。
青瓷之青是技与艺的完美统一
青瓷釉中含有较多的铁和一定量的晶体,故能形成具有较强玉质感的乳浊釉。釉的颜色根据烧成气氛的不同,能产生从粉青到炒米黄等不同的色相变化。
龙泉青瓷釉可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种,石灰釉在高温中黏度较小,易于流釉,釉呈玻璃质状,质薄而通明度高,光泽较强,釉中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很少。石灰碱釉则相反,在高温下黏度较大,不易流釉,施釉也较厚。宋代龙泉青瓷是后期成熟青瓷的代表,它摆脱了早期青瓷在材料上先天的缺憾和技术上的不成熟,使得青瓷的烧制基本上能按照人的意愿来控制,真正达到了一种理想的境界。首先是坯料上的不同。青釉是一层半透明的玻璃,胎色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釉的色调,也就是说,胎的色调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