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不仅仅是传统
2018/11/23 12:46:31

      本书编辑在采访之前通我沟通的时候,给了我七个“主题曲”,让我选择其中的一个深入地谈一谈。我最终选择了“生长”这个主题。之所以像谈谈这个主题,首先是因为我觉得“生长”跟一个艺术家的生命和成长有关。这其实是一个很“原始”的字眼,它包括了艺术家怎么去创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涵盖了创作的过程。
      其次,我是一个爱好传统的人,我喜欢历史,爱看古物,希望通过历史和古物去找到创造和更新自己的途径,我认为坚守传统的意思是说我们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我做陶艺有五十多年了,这五十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考古上有了更多的挖掘,我们对于世界、对于历史有了新的认识。所以说,如果你是一个传统主义者,仅仅只是恪守传统主义精神,其实你并不知道传统到底是什么。有一句话说:你知道的越多,其实就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更多。所以,我想谈谈“生长”这个话题。
      教育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我当了很多年的陶艺教师,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我觉得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相较而言,自主的学习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可能性。有句俗话说:你可以牵马到水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教育”的本质。
      如果一定要谈教育,那么,我认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能不能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老师。
      我自己最早学习陶艺是在益子(日本的一座传统陶艺小镇)。当我在一次旅行中偶然来到益子之后,对当地的陶瓷制作深感着迷,甚至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而来到益子学做陶瓷。我当时认为学习陶艺,不需要去大学里学,我可以自学。
      在益子,我有两个选择,要么找有名的师傅拜师,要么去普通的作坊做学徒。那时候的我很骄傲,热爱自由,不想像传统的拜师模式一样,跟着师傅鞍前马后地伺候,所以,我选择了去作坊了做学徒,去了“大诚窑”。
      当时我很清楚自己欠缺的地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去学习。其实陶艺制作的原理并不是特别难,只要化学基础学好,就可以进行科学的分析。我的学习方法就是一方面自己找些相关的书籍来读;另一方面,则向作坊的老师傅请教一些口传心授的法则,这是我格外注意的部分。
      那是一段非常繁忙而充实的日子。每天额六点半就要起床,八点开始上班,一直工作到下午五六点钟。晚饭后,我会自学一些书本知识,或者练习拉坯。
      大诚窑对我还是不错的,每次老师傅看到年轻的我有点成果就会非常鼓励支持。我在大诚窑待了一个多月后,师傅们开始教我拉碟子。刚开始的几十个做的很不好,都丢掉了,终于有一天老师傅觉得我拉的坯可以了,于是拿去窑炉里烧制出来,并且卖掉了,这给我很大的鼓励。
      之后,我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一次,我做了一杯一碟,师傅看到了,觉得很好,让我做了两百个。在这之后,我白天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东西了,慢慢成为了我的产品。
      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在大诚窑学习其间,正好是日本民艺意识开始勃发的时期。大诚窑过去一直是以做厨具为主,例如大型的罐子之类,而很少作生活器皿。他们其实不太知道该如何去做一些比较秀气的器物,需要一些新的血液和思想,因此能够放手让我去做些尝试,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等到我三十多岁,自己也当老师的时候,回忆起那段时光,觉得还是十分珍贵,因为那时候没有人否定我,我有了很多的机会。当然,如果一开始能有人给我更多提点,我想我会做得更好。所以,在我当老师的时候,我时常会想到这些。
      现在我们的大学教育跟过去的学徒制很不一样。学徒在作坊中学习,会有一系列一系列的周期,学徒们可以在不断的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