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晓晴艺术成就评述——从艺之路
2019/11/24 13:32:49

      饶晓晴,1961年出生于江南古镇景德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冬雨的江南,白墙黑瓦下,江南古镇依旧窑火兴旺。饶晓睛出生时,在人民瓷厂宣传科工作的父亲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取名“晓晴”,他是多么希望子承父业,将来会有一份稳定而受人尊重的工作。或许也希望待自己儿子立业时,能遇到不再动荡像晴天一样安定的环境。属牛的饶晓晴天生就有一股拗劲,没有像乖乖儿那般安静地守于课堂的学习,他儿时的这种对兴趣都在田间野外,抓鸟、玩弹弓,领着小伙伴们攻城垒战。艺术家叛逆的性格自幼就扎下了根,逃离父亲的管束成为孩子王,沉浸于玩乐被斥责的童年经历也形成了饶晓晴内敛、反思、矛盾的精神个性。天性的顽皮使父亲不再坚持对儿子读书的期望,为了拴住儿子顽劣的心,父亲决定带着儿子拜师学一门技术,却不知他的命运从此就与陶瓷艺术连在了一起。饶晓晴14岁时就师从徐庆庚,开始绘画技艺的学习,后又拜师姚永康,临摹了大量的现代素描作品。这种兴趣后来一直延伸到对水鸭、雏鸡、松鼠等小动物的描绘,这种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融入大自然的感情,为他以后进入艺术创作领域,打下了深厚的生活基础。艺术源于生活,没有真正的人生体悟,艺术创作就会变得毫无根基。对真善美的追求也与饶晓晴青年时候的生活经历有着紧密的关系。
      当然,真正进入艺术世界,是在1979年他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设计专业。作为一名青年从艺者,饶晓晴走着一条独特的道路。求学期间,师从施于人、黄美尧等先生,广泛学习造型基础和绘画美学,进行了扎实的写生练习,特别是在空间、形体塑造方面狠下苦功,并将解剖、透视等专业知识运用于创作当中。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现代哲学艺术思潮涌入中国美术院校,这股热潮之风也影响着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陶瓷美术的青年学子饶晓晴,在校期间他受到了西方哲学思维的影响,读过尼采、维特根斯坦、罗素、福克纳及存在主义等方面的哲学书籍,也热衷于李泽厚、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但大学的求学并不顺利,政治及陶瓷工艺学两门功课不及格,学校让他留了一级。他开始在挫折中反思自己的求学之路,决定不走任何捷径,开始勤奋努力学习国画、装饰、陶瓷彩绘等艺术课程,广泛观赏研习中外传统陶瓷艺术精品佳作,加之他土生土长于景德镇,从小对传统陶瓷彩绘耳濡目染,这一切为他的陶瓷彩绘创作打下了基础。
      饶晓晴没有被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文明所吞没,也没有被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向西方全盘转型所诱惑,他从一开始就寻找属于他自己的陶艺探索道路。他大学毕业后也一直保持着通读西方艺术名作和中国传统陶瓷创作思想相关书籍的习惯,并结识了当代陶瓷名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胡美生教授等,并开始准备报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的研究生,在与胡美生老师的通信中自觉接受了其陶瓷视觉语言的装饰形态观念的熏陶,他就这样在陶瓷创作上找到一种新的切入点。
 
饶晓晴(右)与前羽毛球世界冠军熊国宝
      1984年饶晓晴毕业后进入景德镇市技工学校任教,继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传统陶瓷技艺。从学院走入社会,视野变得开阔,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他早期的作品《婴戏天趣》与(釉下彩清明上河图火钵》,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尝试着用现代表现的形式来组织画面,摸索出有自己艺术个性的陶瓷绘画风格,从中我们能感受到道家哲学思想的内涵。1991年他的作品《婴戏天趣》《釉下彩清明上河图火钵》获得“第二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名作展”两项一等奖,一举成名,成为陶瓷艺术界的获奖大户。
 
      1993年,时任中国轻工总会所长的余仰贤欣赏其才华,力荐之下将饶晓晴调入中国轻工业总会。他向王锡良、张松茂、李峻、戴荣华、汪桂英等老师学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