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铃烁:用瓷片拼接中国文化江山
2025/3/28 15:37:18

 
一 “景德镇”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名字,它更是一种文化概念,“95后”小伙孟铃烁非常认同这样的说法。当江西省版权局于2024年4月中旬审核批准、由孟铃烁递交的多款“碎碎平安”作品版权申请后,他立即在朋友圈晒出版权证书,与好友分享创意成果被认可与尊重的喜悦。 
可孟铃烁的那群小兄弟却不以为然,毕竟《人民日报》于2024年1月21日第5版刊登的文章《为千年瓷都增添青春色彩》,就详细地介绍了由孟铃烁等人研发的“碎碎平安”瓷片拼贴画,陈述了这款新颖的文创产品风靡景德镇陶瓷研学市场的事实。文中称“碎碎平安”的开发灵感来源于古瓷,孟铃烁及其团队成员研发设计稿达70余套、产品7种,且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
 
不少老友也对孟铃烁的兴奋感到不解,要知道这位小孟近年来开发了诸多重量级的文创产品,尤其是取材于古瓷片图案的那些“爆品”,已为他赢得了巨大声誉。由他领衔、成员均为来自国内高等艺术院校的团队,为中国台山核电站设计的中法国际伴手礼,针对都市青年推出的“古瓷”系列咖啡杯具套装、“见山知水”系列吊坠,都获得了客户的交口赞誉。 
甚至就连孟铃烁的同行,都对他在产品设计时能将古典元素、现代审美与陶瓷美学融合得如此圆融无缺而倍感钦佩。敏锐的媒体人则特意撰文,评论孟铃烁是以创意产品开发为手段,为传承中国陶瓷文化开辟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新路径。 
面对大家的疑惑,孟铃烁这样解释自己对“碎碎平安”的重视,自从2019年他以丰富的古陶瓷残片收藏为依托,涉足文创产业以来,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文化破圈”,让更多的人对陶瓷产生兴趣,进而了解陶瓷艺术及其发展史。为此他与小伙伴多番尝试,尤其是以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陶瓷为奋斗目标,从最开始单纯地向公众开放展示自己的古瓷片收藏,到有意识地将古瓷片中的图案提取出来制作成逗趣漫画,直到开发出各类陶瓷创意产品,孟铃烁发现不仅能通过瓷片研究陶瓷工艺的发展、陶瓷艺术的变迁,它更能一点一点地拼接处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文化江山版图,这让他欣喜莫名。 
“碎碎平安”则是孟铃烁从事陶瓷文创设计业之后,面对各个年龄层、不同国籍的消费者普及陶瓷知识效果最好、耗时最短,同时也最有可能实现向国际市场规模化输出的产品,成为中国制造的陶瓷版“乐高”。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这款“碎碎平安”瓷片拼画产品打破了景德镇研学体验中形式单一的“拉坯体验项目”与“陶瓷彩绘体验项目”,成为继两者之后的第三大突破性的体验项目。
 
浮梁县博物馆内体验“碎碎平安”瓷片拼画活动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内体验“碎碎平安”瓷片拼画活动
二 由于创作出包括“碎碎平安”在内的陶瓷文创产品,孟铃烁被业内人士称为景德镇地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可他不是本地人,甚至不是江西人,而是一位出生于旧称“顺德府”的河北邢台人。
从景德镇学院毕业后,孟铃烁就留在当地发展,如今他不仅是“景德镇青匆艺集陶瓷文化中心”负责人,更身兼景德镇马鞍岭景漂工会委员会主席、景德镇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客座导师、江西省文艺学会陶瓷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孟铃烁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江西日报》、《科技日报》、《人民摄影报》等报纸,以及包括新华网、人民资讯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江西网在内的多家网络媒体关注,始于他在2019年成立的“青匆古瓷标本馆”。标本馆藏由数万片民窑古瓷片,全部对公众免费开放,引起了包括考古界、学术界在内的高度关注,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